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ID:47873933

大小:1.55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5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_第2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_第3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_第4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向预测1.总体来看近五年对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少。试题难度中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有时也以综合题形式呈现。2.从命题趋势来看,侧重于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或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垂直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差异规律。考向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真题诊断](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

2、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解题思路】第1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第2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

3、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第3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答案】1.A2.D3.C[名师点睛]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2)“一果多因”的

4、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4大应用(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

5、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

6、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考向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真题诊断](2018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4~5题。4.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解题思路】第4题,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右图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

7、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不符合图示景观,选A。第5题,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据此选C。【答案】4.A5.C[名师点睛]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