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

ID:47875954

大小:587.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5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_第1页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_第2页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_第3页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_第4页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提升练5 地壳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全国Ⅱ卷,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右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1~3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

2、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1.C 2.B 3.B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第1题,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流、沟谷越多,则形成的洪积扇越多,结合图中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处的河流、沟谷可知C项正确。第2题,洪积扇堆积物中颗粒的大小主要受河流

3、搬运能力的影响,图中显示甲地洪积扇所在河流的上游为低山,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加上河流较长,故洪积扇堆积物中的砾石较少,故选B项。第3题,图中显示,贺兰山东南部地区山地落差大,河流短促,搬运能力强,故洪积扇中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而堆积物中数量较少、颗粒较小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远离山口的冲积扇边缘,形成的土层浅薄。故选B项。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完成第4~5题。4.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c→b→d→a→f→eB.b→a→c→d→f→eC.a→b→c→d→e→fD.d→c→b→a→f→e5.e图中“狗头石或骆驼石”

4、属于(  )A.花岗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玄武岩答案4.A 5.B解析第4题,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先是受外力作用后固结成岩,再受到内力作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所以A项正确。第5题,从图中分析狗头石或骆驼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沉积岩,所以B项正确。(2018·全国Ⅲ卷,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

5、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第6~7题。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6.A 7.C解析第6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其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贝加尔湖最可能是地壳断陷集水而成。第7题,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说明入湖泥沙较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湖底在不断陷落。(2016·全国Ⅱ卷,9~11)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

6、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第8~10题。8.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9.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10.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目的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

7、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答案8.D 9.B 10.A解析第8题,图中显示甲河床断面低于乙河床,甲到乙的变化过程是河床逐渐升高的过程,结合材料,甲为河流汛期对河床侵蚀作用强的阶段,乙为枯水期潮流带来泥沙堆积河床的阶段,由甲到乙为河流汛期结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浙江东部1—3月属于枯水期,3—6月为枯水期转为汛期,6—9月属于汛期,9—12月属于汛期转为枯水期的过程,故D项正确。第9题,河流上游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调蓄作用,导致下游河段径流量汛期减小、枯水期增大,A项错误;由于汛期径流量减小,下泄径流对河床冲刷减弱,因此河道淤积加重,流速减慢

8、,B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显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影响河床深度,对宽度影响较小,D项错误。第10题,结合材料可知该河河口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枯水期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问题,修建河口水闸可以阻挡枯水期时潮流倒灌入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