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的探讨

教学策略的探讨

ID:47900374

大小:68.05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1

教学策略的探讨_第1页
教学策略的探讨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学策略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策略的探讨一、模式化策略:基于原有的化学知识,设置促进新知识形成的“梯子",这一策略能使学生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一种认知的矛盾,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学习并不困难,并不神秘。从以F儿点来讲:利用联系一预测策略进行学习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要做到尽可能多方面、多角度联系,大胆预测;②耍保证预测有理有据,而不是无根据地胡乱猜测;③预测不是目的,只有将预测结果与正确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针对差异做进一步深入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并按下列模式进行学习寻找新知识的原型-*原型信息的罗列f新物质性质的病

2、想—■寻找新旧知识的差异f提出实验问题f学牛•完成实验.解决问题_*学生小结.形成知识二、知识结构化策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结构组织。如果知识在头脑中无条理地堆积的话,不但检索提取它存在困难,而口迟早会被遗忘。如果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有结构的整体,则将大大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并提高检索提取的效率。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再加上不容易记忆,学生常常感到知识朵乱无章,如果在学习过程屮不注意及时整理、归纳,而是简单、机械地记忆,就会导致学习的困难

3、。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感觉都记住了,但在解决问题时却束手无策,难以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孤立、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堆积越多,越不利于提取,无法提取的知识就变成了僵化的、无价值的知识,无法用它去解决任何问题。知识结构化策略是指将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经过结构化组织的材料往往给人一种形象直观、简明扼要的感觉,有利于一目了然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复杂关系或内在联系。它储存在头脑中,犹如图书馆经过编码的书,可“信手拿來”,减轻学

4、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运用知识结构化策略的关键是要确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联系为脉络,形成知识框架结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联系通常主要有以下儿种:•顺序关系以同-•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中该兀索化合价的高低为线索,将不同类別的物质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主线。例如,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为:►HNO3HNO3Cu(NO3)2•因果关系按照知识间的因果联系,如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存在、制法、用途等内在逻辑关系,形成和应的知识结构。因果关系的知识结构通常是以某一具体物质的化学性质为核

5、心构建的。•种属关系就是找出关键的知识点,以此作为知识结构的联结点,然后分析与其他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串成“线”,连成“阿‘,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一般多是在m元复习时,按照种属关系组织有关内容。例如,在学完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后,可以按照其内在联系形成如下知识网络。CuSCuSIkCuSO4FeSH2SO3SOoVSO3AH2SO4aBaSO4Na2SC)3—NazSOq•功能关系即打破教材内容的章节结构,以物质的功能或活动任务为线索重新构造知识,使形成的知识结构与问题解决活动紧密联系,提高知识检

6、索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以氧气的制取为线索,可以将屮学阶段所学的能够制取氧气的所有反应归纳整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以上分析了构建知识结构的4种思路,在实际学习中,运用哪种思路更根据具体内容和任务而定。但是,不管构建哪种知识结构,结构图中各接点间必须具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层次分明,保证信息的顺利提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