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ID:47910593

大小:4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3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_第1页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作者:孙垠丹,林承赫,袁彤单位:吉林大学笫一医院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肾病科,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目的研究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经肾穿刺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18例。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照组给予单纯糖皮质激索,分别治疗12w,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4例(占77.8%)和13例(占72.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例次(占16.7%)和1例次(占5.6%)

2、汾别进行自身对照,血常规及肾功能无变化。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对IgA肾病的疗效与单纯应用激素相同,存在一定副作用。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有待大规模病例研究。【关键词】来氟米特;IgA肾病IgA肾病是我国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39.55%(1),也是终末期肾衰最常见病因之一,在我国约18.3%的终末期肾衰患者原发病为IgA肾病,20%〜30%的患者经过20年左右进展为肾功能衰竭,每年有1%〜2%的成人IgA肾病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2)。多数学者认为有持续性蛋白尿者预后差,控制蛋白尿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3〕。故目前主张对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3、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在风湿病的治疗中己得到广泛应用,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紫瘢性肾炎等多种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有效。本文探讨LEF联合激素治疗对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I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2007年1至12月在本院接受肾穿刺确诊为IgA肾病患者共36例,Lee氏分级为III〜IV级,且为中等度蛋白尿(1〜3.5g/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7±15.2)岁。入选标准为: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病理分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无感染、恶性肿瘤、血液

4、系统、消化系统、慢性肝病等其他慢性疾病史,血肌肝正常。1.2方法及观察指标对照组为单纯应用强的松,用量为1.0mg/(kg•d),6w后开始减量,12w后减量50%o治疗组应用美国欣凯公司生产的LEF联合强的松(强的松用法及用量与对照组同)治疗,初始剂量为50mg/d,3d后改20mg/d0治疗前两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同时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并记录不良反应。1.3疗效判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其中完全缓解指经治疗12w(或未满12w)后,24h尿蛋白<

5、;0.3g,血清白蛋白>35g/L。部分缓解指24h尿蛋白较前下降50%或以上,血清白蛋白上升。无效指24h尿蛋白较前无减少或减少<50%o1.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2结果2.1疗效分析观察组治疗后有9例完全缓解(50%),5例部分缓解(27.8%),总有效率(77.8%);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从(2.68&pIusmn;0.68)g下降至(1.91&p!usmn;0.4)g,血清白蛋白从(31.1±10.1)g/L上升至(40.4±9.2)g/L;自身对照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l),但血常

6、规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有8例完全缓解(44.4%),5例部分缓解(27.8%),总有效率(72.2%);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从(2.66±0.69)g下降至(2.01±0.4)g,血清白蛋白从(30±10.3)g/L上升至(3&9±9.1)g/L;自身对照两者统计学差异亦显著(P<0.01),而血常规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2.2不良反应观察组中共有3例次不良反应,占16.7%o其中2例次(11.2%)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改变,

7、给予常规口服保肝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可继续用药;1例次(5.6%)出现轻度腹泻,对症治疗后腹泻改善,可继续用药。观察组中共有1例次上腹不适,占5.6%,对症治疗后缓解,可继续用药。所有病例均见柯兴氏面容。3讨论IgA肾病为免疫病理诊断,指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以及毛细血管祥呈弥漫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及病理变化(4),临床上以肾小球源性血尿、蛋白尿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居多,曾被认为是预后良好的疾病。但经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