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林灌溉与施肥技术

浅谈幼林灌溉与施肥技术

ID:47910904

大小:2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幼林灌溉与施肥技术_第1页
浅谈幼林灌溉与施肥技术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幼林灌溉与施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幼林灌溉与施肥技术摘要:幼林灌溉、施肥是植树造林结束后的一项重要抚育管理措施。由于新植幼林对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因此要创造条件满足幼林对养分的需求,使之健壮生长,为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奠定基础。关键词:幼林;灌溉;施肥1灌溉林地灌溉是人为改变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的有力措施Z-O灌溉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林木的生长,而且有利于提高人工林的产量。灌溉,不但给土壤提供了水分,而且促进了土壤内部的微生物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营养水平,从而满足幼树牛长发育的需要。另外,灌溉可以洗盐、洗碱,改良盐碱地,有利于盐碱地造林更新。因此,不论是对

2、速生丰产林的培育,还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般性造林更新,灌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1灌溉要求林地的灌溉量、灌溉次数及灌溉时间,不仅与树种、林龄及其生长发育规律有关,而且和天气状况、土壤条件等有关。一般灌溉对土壤的浸润深度,幼林应不小于根系分布的深度,即约达50cm,667m2灌水定额30〜40m3;成林灌水湿润深度应在Ini以上,667m2灌水定额50〜70m3o每年的灌溉次数,应随当年降水量、蒸发量、树种需水量情况及经济条件等而定。对一般干旱地区的人工林,在可能的条件下,力争多灌儿次水;对各种丰产林、种子试验林,

3、必须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1.2灌溉方法林地灌水总的特点是水大次数少,浸润深度大,灌溉间隔期长。林地灌溉方法有淹灌(即大水漫灌)、水畦沟灌、喷灌和滴灌等。淹灌工效高,但用水量大,易引起冲刷和旱涝不均,故应用不多。水畦沟灌是当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一种灌溉方法,灌水方便,均匀省水,容易管理,但要求土地平整。喷灌、滴灌是新技术,但由于一套设备造价较高,且灌溉面积有限,所以用于大面积造林难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坡地造林地灌溉有一定困难,因此,坡地造林应在整地前就采取措施,如采用鱼鳞坑整地,以存住雪水和雨水,满足幼树在生长期所需的水分。

4、2施肥林地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以营养元素来保证林木对矿物质营养方面的要求,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林木的养分吸收量较大,而土壤供应不足的多是氮、磷、钾3种元素。特别是在幼树生长的旺盛季节,氮、磷、钾元素供应不足表现更加明显。施用氮、磷、钾这三种元素的肥料,通常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此外,有些元素如铁、猛、锌、铜、钻、钮和硼等,林木需要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施肥不仅可以肓接供给林木营养,而H可用有机肥料和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因此,施肥结合适当的耕作措施,就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孔隙状况,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此外,施肥还能改善土壤

5、微生物的生活条件(矿质营养物质、能源和土壤反应等),增加它们对林木营养的有利作用。2.1施肥原则2.1.1明确施肥的目的目的不同,所采取的施肥方式和方法也应不同。若以为林木提供营养为目的,应充分考虑树木的生物学特性,以速效养分和慢效养分相配合,适时施肥;如以改良土壤为目的,则应以有机肥料、绿肥和泥土等为主,也可以与磷矿粉、草木灰等配合使用(一般作为基肥使用)。2.1.2根据环境条件与林木特性施肥要使林木及时得到营养补给,充分发挥肥料效果,施肥时必须考虑环境条件与林木的特性,即看天施肥、看地施肥和看树施肥。2.1.3看天施肥

6、例如,夏季雨大使土壤中硝态氮大量淋失,雨后立即对幼苗施速效氮,效果比雨前施用好。天气干旱施用氮素化肥则常常无效,有吋其至起反作用,而施用磷肥却能表现出一定的效果。在气温偏高的年份,幼树第一次施肥的时间可比正常年份适当提前15d左右。2.1.4看地施肥一般土壤以施有机肥及氮素化肥为主,但在一些侵蚀土上应多施磷肥,沙土上要适当施用钾肥。黏质土壤追施化肥量可稍人,而沙土每次追肥量要少,适当增加次数。酸性土壤上可使用难溶性磷肥,而石灰性土壤则不宜施磷矿粉Z类的肥料。2.1.5看树施肥一般树木以施用氮肥为主,而刺槐等豆科树种则以磷肥

7、为主。对弱苗要着重施用速效氮肥,对于牛长旺盛的苗木可适当补施钾肥。2.2施肥注意事项了解肥料特性,注意增产节约。要合理用肥,必须了解肥料本身的特性以及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对林木的效果,以及是否符合增产节约的原则。有机肥料、饼肥、磷肥等,除当年发生肥效外,往往述有较长后效。因此,施肥时要考虑前一两年所用肥料的种类和后效,以节约用肥。过早施用化学氮肥做追肥,或者把迟效肥料用作追肥,把硝态氮肥用作基肥,都会造成肥分不必要的损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