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面试模板教(学)案

高中语文面试模板教(学)案

ID:47925213

大小:79.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04

高中语文面试模板教(学)案_第1页
高中语文面试模板教(学)案_第2页
高中语文面试模板教(学)案_第3页
高中语文面试模板教(学)案_第4页
高中语文面试模板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面试模板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试讲模板一、课题:春江花月夜二、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三、重点、难点1.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2.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四、课时:1课时五、教具:多媒体设备六、教法:诵读法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

2、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1.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合称为“吴中四士”。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2.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

3、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三)整体感知(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听了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地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

4、面中去。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四)赏析诗歌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问:在前八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问:前八句

5、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自主回答,得出最佳答案。)意境:幽美邈远、清幽静谧。情感:美好、兴奋、快乐。2.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

6、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3.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五)写作技巧分析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

7、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他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

8、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六)再次欣赏教师诵读学生跟随教师,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七)课堂练习(八)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略)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一、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半风格。2、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3、体会词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