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学案(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学案(含解析)

ID:47962851

大小:1.40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学案(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学案(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学案(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学案(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学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学案(含解析)1.基因在染色体上2.伴性遗传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1.萨顿的假说(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2)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如下表所示。比较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单成单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证明者:摩尔根。(2)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3)研究过程①实验P 红眼(♀)  ×  白眼(♂)        ↓F1  红眼(♀)  ×  红眼(♂)       ↓F1个体之间交配F2红眼(♀、♂)白眼(♂)②提出问题③提出假说,进行解释a.假设: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b.用遗传图解进行解释(如图所示):④演绎推理,实验验证:进行测交实验(亲本中的白眼雄果蝇与F1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⑤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⑥基因

3、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二、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应用分析1.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2.红绿色盲遗传(1)子代XBXb的个体中XB来自母亲,Xb来自父亲。(2)子代XBY个体中XB来自母亲,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3)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4)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3.伴性遗传病的实例、类型及特点(连线)4.X、Y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1)假

4、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 ♀XaXa × XaYA♂  ♀XaXa × XAYa♂    XaYA    XaXa   XAXa    XaYa(♂全为显性)(♀全为隐性) (♀全为显性) (♂全为隐性)(2)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观察下表中的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并说明判断依据。序号图谱遗传方式判断依据①常隐父母无病,女儿有病,一定是常隐②常显父母有病,女儿无病,一定是常显③常隐或X隐父母无病,儿子有病,一定是隐性④常显或X显父母有病,儿子无病,一定是显性⑤最可能是X显(也可能是常隐、常

5、显、X隐)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能是X显⑥非X隐(可能是常隐、常显、X显)母亲有病,儿子无病,非X隐⑦最可能在Y上(也可能是常显、常隐、X隐)父亲有病,儿子全有病,最可能在Y上高频考点一 萨顿假说的判断例1.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D.基因在杂交过程

6、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答案】C【变式探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

7、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答案】C【解析】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和摩尔根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运用的都是假说—演绎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的是类比推理。高频考点二 基因位置的确定例2.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