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

ID:4797219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0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主题解说《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宏伟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次北固山下》通过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无比热爱和对家乡亲人十分怀念的思想感情。《天净沙·秋思》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2.知识链接古体诗与近体诗中国古代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2、是近体诗出现之前,除楚辞外各种诗体的通称。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八句,可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3.考点链接描绘诗词画面描绘画面不仅需要将诗词中的典型画面描绘出来,也要将诗句所渲染的气氛和作者寄托的情感展现出来。(1)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都是名词。如“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藤、树、鸦”。(2)析特点。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与细节,并结合常见事物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3)晓情感。结合具体景物体会诗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如,月表现的常是离愁别恨、寂寞凄凉;斜阳(夕阳、落日)

3、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之情等。(4)绘画面。发挥想象,紧扣诗词中的景物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或生动描绘,突出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习题链接】见“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内精读”T5,“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积累与运用”T8。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gzhì)   萧瑟(sè)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4、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我们学过的他的诗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3)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朝代)著名边塞(诗派)诗人。◆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东临碣石   临:到达,登上(2)水何澹澹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3)山岛竦峙竦峙:耸立     (4)幸甚至哉至:达到极点(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降职(6)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柳絮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5、1)《观沧海》中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对所见景物做总体概括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02  课内精读(一)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5.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

6、面描述出来。【详见本课“考点链接”】[示例]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7.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景象,表现了大海辽阔和宏伟的气象。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7、汉灿烂,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解析: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想象之景,不是诗人所观。)(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8.“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描写了杨花和子规。作用:点明时节,描绘出了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诗人

8、内心的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让明月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