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6单元《毕业歌》教案 花城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6单元《毕业歌》教案 花城版

ID:47995568

大小:43.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12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6单元《毕业歌》教案 花城版_第1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6单元《毕业歌》教案 花城版_第2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6单元《毕业歌》教案 花城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歌曲《毕业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唱、鉴赏或表演几首不同年代、记录着发生在神州大地校园中为振兴中华而奋进的校园歌曲,感受不同时代的校园歌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同时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及激发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1、能熟练的,有感情地唱好《毕业歌》歌曲。激发学生为将来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2、通过欣赏《毕业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以及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3、通过节奏练习、古诗朗诵进一步培养节奏感,乐感。并用所学知识,即兴创编,来演绎《毕业歌》。教学过程:简介:《毕业歌》这首歌曲创

2、作于1934年,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学生坎坷的人生道路。《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在影片结束时,歌曲又一次响起,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 《毕业歌》属于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歌词是自由体的新诗,多段体结构。分为四段。通过顺着语势的旋律进行,使词曲结合紧密无间,情绪发展环环相扣,达到了整体的统一与平衡。 第一段     音乐具有号召性,象警钟声声。 第二段     音乐是宣誓性的,展现了有为青年的志向和抱负。 第三段     音乐以高昂的音调,开阔的节奏,突出

3、了民族自救的气势。 第四段     音乐也是具有号召性。但较第一段,音乐更为急切,更为热情的呼吁。使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气氛中结束。欣赏《毕业歌》 A、观看“九一八”事变视频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师: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东北沦陷,华北告急!这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于1934年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学生坎坷的人生道路。《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在影片结束时,歌曲又一次响起,号召有为青年走

4、上抗日救亡的战场。 B、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师:请同学们对照乐谱认真聆听歌曲,思考:歌曲采用那种风格写成的?有多少段? 生:进行曲风格,四段 师:好,那我们就来细细地品味这首进行曲每段音乐的特点。 师生聆听每段歌曲分析总结如下: 第一段    音乐具有号召性,象警钟声声。 第二段音乐是宣誓性的,展现了有为青年的志向和抱负。 第三段    音乐以高昂的音调,开阔的节奏,突出了民族自救的气势。 第四段  音乐也是具有号召性。但较第一段,音乐更为急切,更为热情的呼吁。使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气氛中结束。C、了解词曲作者 师:这首具有

5、号召性的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 生:词作者:田汉;曲作家:聂耳 师:你们熟悉他们的共同创作的那首歌曲?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谁愿意来给我们介绍这位词作家和曲作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D、欣赏多媒体课件视频《毕业歌》,进一步感受歌曲表达的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从而让学生受到教育。三、小结: 同学们,从这两首20—30年代的校园歌曲中,我们感受到在那个落后、战争的年代,一代青年担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强盛的国家、和平的社会里无疑是幸福的。那我们该做些什么?请记住:为了国家的更加繁荣

6、昌盛而努力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