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用墨的技法.pdf

书法用墨的技法.pdf

ID:48004141

大小:127.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书法用墨的技法.pdf_第1页
书法用墨的技法.pdf_第2页
书法用墨的技法.pdf_第3页
书法用墨的技法.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书法用墨的技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聚贤阁书法培训加盟http://www.shufa010.com用墨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书家所重视,清包世臣在《艺舟双辑述书下》中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为书艺一大关键已。董其昌则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故历代书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书法用墨主要有浓墨、淡墨、枯墨、润墨之法等。浓墨古人有用墨皆取黑,尤浓黑似漆之说,这即是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皆宜使用。宋代苏轼作书善用浓墨,东

2、坡居士谓用墨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观其书迹笔墨沉酣丰腴、神凝韵厚、力透纸背。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墨不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浓墨色彩深沉缥缈,光彩黝然。加之墨色发亮,更使书作神采外耀,故以浓墨作书较能表现出雄健刚正的内蕴气度,当需要表达一种端严、激昂、高亢的情绪时,选用浓墨彩作书,可以促成这种意境的表现。观苏东坡、颜真卿、康有为等大家的书作墨迹,多以浓墨书写,沉厚朴茂之中更显空灵。淡墨淡墨作书给人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

3、行书创作,不宜作篆、北京聚贤阁书法培训加盟http://www.shufa010.com隶、正书。明代董其昌最擅长用淡墨,可谓淡墨高手。其自言: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淡、造成了一种淡雅虚静的高远意境,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当想要表现清和静雅的意境时,不妨以淡墨法一试,或许别有一番情趣。枯墨飞白、枯笔、

4、渴笔是书者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出现的三种笔法(形态),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飞白,笔迹中丝丝露白。相传是汉代书家蔡邕见役人以垩帚刷墙成字得到启发,便心领神会用于书法创作中,之为飞白书,唐代武则天女皇喜作飞白书,其亲书《升仙太子碑》的碑额,现收藏于浙江海盐县博物馆中。枯笔,指挥运中笔毫墨干用笔迅猛磨擦纸面,笔画所呈现出的毛而不光的笔触线状,宋代书家米芾善用此法。渴笔,是指笔毫以迅疾遒劲的笔势笔力磨擦纸面而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即为枯墨用

5、法,其笔触疾中带湿,枯中见润,干而实腴,所谓干裂秋风。润墨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渗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由于墨之滋润,故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于墨色渗润中使点画有丰腴圆满的韵致。明代书家王铎喜北京聚贤阁书法培训加盟http://www.shufa010.com用润墨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涨墨法。润墨适宜于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浓墨、淡墨、枯墨、润墨的运用,实际上与书者对自已所书字体,使用的宣纸的质地和毛笔的软硬有很大关系。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

6、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熟宣纸性较硬,在其上作书宜用软毫笔,墨可稍浓一些,水可稍干一些,这样运行使转,自然笔墨得所。除此之外,墨法的灵活运用还受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而定,清人刘墉喜用浓墨,而王文治却善用淡墨,两人分别被誉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用墨能将浓淡枯云的变化完美地统一起来,做到带燥方云,将浓遂枯。(孙过庭《书谱》)便是用墨高手。用墨的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用墨的技巧,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用笔的技巧。由于用笔的节奏不同,便可以产生墨韵浓淡枯

7、润的变化,轻则墨淡,重则墨浓,徐则渗而润,疾则燥而枯。反过来,墨法亦影响笔法,如笔墨饱运笔宜快,笔墨少运笔宜缓,节奏的变化通过墨色表现出来,生机跃然纸上。墨色的变化须一任自然,切忌写一字蘸一次墨,否则不能产生墨韵变化,通幅作品要注意到上下、左右的关系,通过对比,表现出墨色的自然变化。要产生用墨的变化,亦要讲究蘸墨之法。一般地蘸墨不得深浸,深浸北京聚贤阁书法培训加盟http://www.shufa010.com不但笔弱无力,而且墨色不易灵活变化。故蘸墨当如蜻蜓点水,一黏即起,以毫濡透,润而补渍为度。清

8、蒋骥《续书法论》中说:作书时,须通开其笔,点入砚池。如篙之点水,使墨从笔尖入,则笔酣而墨饱。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溢而笔凝。作品中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是靠水墨技巧的运用所表现的,陈绎曾《翰林要诀》指出: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又言: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说到底,书家对水墨技巧的成功运用和把握,实际上是对水的直接控制,若书家对水的控制能力较强,对水墨技巧能够熟练掌握、恰当运用,必会使水墨调和,骨劲肉匀、血脉连贯、风神洒落。用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