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pdf

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pdf

ID:48005403

大小:95.5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7-07

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pdf_第1页
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第31卷第12期·52·Industrial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cember2005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巫志鹏(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分析了锂电池生产厂易忽视的安全问题和主要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关键词锂电池安全危险因素SafetyProbleminProductionProcessofLithiumBatteryWuZhipeng(SafetyEngineeringResearchInstitute,SINOPECQingdao,Shandon

2、g266071)AbstractEasilyignoredsafetyproblemsandhazardousfactorsintheproductionoflithiumbatteryareanalyzedandsom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reputforward.Keywordslithiumbatterysafetyhazardfactors近来,在工作中发现,我国锂电池生产企业对锂电池生TLV-TWA是美国卫生医师协会推荐的时间加权平均产中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对电池液的毒性浓度的最高允许值。认识不足,许多企

3、业不知道电池液是有毒的;②对锂电池的六氟磷酸锂:白色粉末,吸湿性强,遇水易分解;进入体火灾、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下面介绍并分析锂电池生产、内可损害健康,多次接触可产生累积的毒性效应,呼吸道、储存过程中的毒性危险和火灾、爆炸危险性。眼、皮肤可受到损伤。1中毒危险一些国内企业出品的六氟磷酸锂,产品说明中注明含氟电池液中一般含有六氟磷酸锂以及作为溶剂使用的碳化氢(也称为氢氟酸)≤10-4。氟化氢为高毒物质,具有强烈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的腐蚀性,损伤呼吸道、眼、皮肤,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吸酯。六氟磷酸锂是有毒物质,而上述碳酸酯类物质化学性

4、质收后可产生全身的毒作用。则比较稳定,没有被列入有毒物质类,但是可燃。六氟磷酸锂分解后的产物是高毒性的,应引起注意。韩六氟磷酸锂是电池液中的重要成分,国内及一些国外出国三星公司电解液包装桶上标签注明其应在30℃以下保品的六氟磷酸锂没有说明其毒性,但据国际知名的sigma-存,在夏季,运输途中六氟磷酸锂易分解,对安全是个潜在的aldric(h西格玛公司)制定的六氟磷酸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危险因素。明书》(CSDS),说明了其毒性。六氟磷酸锂的性质简述如下:因此,无论是六氟磷酸锂本身,或者其分解产物以及其分子式:LiPF6;燃烧性:不燃(0);毒性:中等(2);剌激性:

5、所含的杂质氟化氢都有中等以上的毒性,如果密闭的作业场中等(2);化学活性:低(1);慢性影响:中等(2);TLV-TWA:所提供的新风不足或通风系统出现故障,有可能发生多人中2.5mg/m(3ACGIH)。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分级,从0到4共分毒的事故。5级。许多企业在进电池液时,没有向供货厂家索要《化学品""""""""""""""""""""""""""""""""""""""""""""""安全事件和事故的随机性、潜伏性、仍然性等角度灌输安全制措施对消除管制员违章行为、减少空管不安全事件及事故规章的重要性,阐明安全规章的理论及实践背景,制定依据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

6、意义。但是,随着探讨的深入,笔者和原则、内延和外涵,提高管制员对遵章的认识,自觉养成遵感到内在动力和外在诱因的关系极其复杂,外在诱因的诱导章的良好工作习惯。有效的监督管理要求安全监察和管理作用是有条件的,中介的调节作用关系极大,外在诱因是如人员做到平时提醒进行预控,现场督促增强管制员的警觉心何通过中介调节激发管制员内在动力,这其中有何规律可理,一旦违章一律厉行处罚以警示,3个环节互为补充,缺一循,依旧不甚明确。参考文献不可。加强安全教育和监察的终极目的是贯彻规范化管制1张爱卿.20世纪西方动机心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作业方针。践,200(37)7结语2卢盛

7、忠.管理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7如何解决管制员违章问题长期以来仅停留在说教或处作者简介霍志勤,男,1975年生,汉族,湖北黄冈人,工程师,双本罚的层面上,笔者尝试结合内在动力和外在诱因两个方面加科学历,学士,研究方向为空中交通管制和人为因素。以分析和探讨,实践证明其思路是基本符合客观规律的,控(收稿日期:20040720)2005年第31卷第12期工业安全与环保December2005Industrial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53·!"!!!!"安!"!全!管!理"!应用安全心理学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