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交通流分配(基本概念)pdf.pdf

第8章 交通流分配(基本概念)pdf.pdf

ID:48006940

大小:6.44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1-12

第8章 交通流分配(基本概念)pdf.pdf_第1页
第8章 交通流分配(基本概念)pdf.pdf_第2页
第8章 交通流分配(基本概念)pdf.pdf_第3页
第8章 交通流分配(基本概念)pdf.pdf_第4页
第8章 交通流分配(基本概念)pdf.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8章 交通流分配(基本概念)pdf.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交通流分配(TrafficAssignment)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交通流分配中的基本概念第三节非平衡分配方法第四节平衡分配方法第五节随机分配方法第六节动态交通流分配1第1节概述——交通流分配的概念定义:交通流分配是将各种q径路11出行方式的OD矩阵按照一定OOqDD的路径选择原则分配到交通径路22网络中的各条道路上,并求q径路nn出各路段上的流量及相关的交通指标。先决条件:输出结果:•交通需求函数;•路段交通量;为交通网络的设计、评价、•交通网络;•服务水平。优选、改进等提供依据•路阻函数。2第1节概述——路径选择原则路径选择原则是指出行者在选择出行路径时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2、交通网络的实际状态是每个出行者路径选择的结果,能否准确地描述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是交通分配问题的核心。出行者往往以出行成本(阻抗)最小作为标准来选择路径。对于出行成本与流量无关的交通网络,描述路径选择行为较为简单;而对道路交通网络来说,出行成本与流量是相关的,这使问题变得更困难。第1节概述——交通流分配的概念城市交通网络上形成的交通流量分布是两种机制相互作用直至平衡的结果。系统用户即各种车辆路网提供的服务水平试图通过在网络上选与系统被使用的情况择最佳行驶路线来达密切相关,车流量越到自身出行费用最小大用户遇到的行驶阻的目标抗越高第1节概述——交通流分配的概念两种机制的交互作用使人们不易找到出

3、行最佳行驶路线,并最终形成路网上的流量分布。交通流分配问题=网络环境下的径路选择问题用一定的模型来描述这两种机制及其相互作用,并求解网络上交通流量在平衡状态下的合理分布,即是所说的交通流分配第1节概述——交通流分配的作用•将现状OD交通量在现状交通网络上分配,以分析目前网络的运行状况;将这些观测值与相应路段的分配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预测模型的精度。•将规划年的OD预测值在现状交通网络上分配,以发现对规划年的交通需求来说,现状交通网络的缺陷,为以后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将规划年的OD预测值在规划交通网络上分配,以评价交通网路规划方案的优劣。第1节概述——交通流分配的作用第2节交通流分配

4、的基本概念0路网抽象交通网络是交通需求作用的载体。在交通分配前,需要将现状(或规划)的交通网络抽象为数学中的有向图模型,以表达交通网络的拓扑关系和交通供给的各种特性。第1节概述——OD矩阵OD矩阵反映了各种方式的交通需求在不同时段的空间分布形态,这是需求预测前三个阶段得到的结果。在进行交通分配之前,需要将OD矩阵的单位转换为交通量或运量的单位(如出行次数转换为车辆数)。此外还需要进行时段的转换(如全日OD矩阵转换为高峰小时OD矩阵)。第2节交通流分配的基本概念一、交通阻抗交通阻抗是指交通网络上路段或路径之间的运动距离、时间、费用、舒适度,或这些因素的综合。第2节交通流分配的基本概念1、交通

5、阻抗•在诸多交通阻抗中,时间因素是最主要的;•单交通网络,出行者在进行路径选择时,一般都是以时间最短为目标;•时间不一定与距离成正比关系,而是与流量有关。路阻函数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叉口负荷之间的关系。路段上的交叉口处的阻抗阻抗第2节交通流分配的基本概念(1)路段交通阻抗——BPR函数t----路段a上的阻抗;at----零流阻抗,即路段上为空静状态时车辆自由行驶0所需要的时间;xa----路段a上的交通量;C----路段a的通行能力,即单位时间内路段实际可通过a的车辆数;、:-----阻滞系数。在美国公路局交通分配程序中,、参数的取值分别为=0.15、

6、=4。也可由实际数据用回归分析求得。第2节交通流分配的基本概念BPR函数基本参数的确定路段阻抗函数的性质:1、真实性2、单调递增3、连续可导4、允许一定的“超载”5、阻抗函数应该具有很强的移植性(自由流车速、通过能力等参数)14第2节交通流分配的基本概念二、路径与最短路径(1)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路线。(2)路径交通网络上任意一对OD点之间,从产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3)最短路径一对OD点之间的路径中总阻抗最小的路径。第2节交通流分配的基本概念3、最短径路算法最短路算法问题包含两个子问题:两点间最小阻抗的计算和两点间最小阻抗径路的辨识,前者是解决后者的前提

7、。(1)Dijkstra算法Dijkstra在1959年首先提出,称为标号法。常用于计算从某一指定点(起点)到另一指定(终点)之间的最短路权。(2)矩阵迭代法(逐次逼近算法)是借助距离(路权)矩阵的迭代运算来求解最短路权的算法。能一次获得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权。第2节交通流分配的基本概念(1)Dijkstra算法(P179)第2节交通流分配的基本概念(1)Dijkstra算法实例http://ds.fzu.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