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河地区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思路与方法.pdf

八面河地区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思路与方法.pdf

ID:48009694

大小:234.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3

八面河地区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思路与方法.pdf_第1页
八面河地区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思路与方法.pdf_第2页
八面河地区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思路与方法.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面河地区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思路与方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O卷第2期江汉石油科技V01.20No.22010年6月J-IANGHANPETROLEUMSCIENCEANDTECHNOLOGYJun.2010八面河地区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思路与方法钟庆良张鹰(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摘要八面河地区的油气勘探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隐蔽圈闭勘探的关键是储层及圈闲的精细识别与描述。针对八面河地区不同类型隐蔽性圈闭的特点,将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相结合,利用三维可视化、频谱成像、等比例切片等核心技术,达到隐蔽性圈闭识别的目的。关键词隐蔽性圈闭地震iX~'l频

2、谱成像地层体切片八面河地区地理位置处于山东省寿光、广饶两屑物质供给充分时,则以三角洲前缘沉积占优势。市县境内,区域构造上隶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因此,滨浅湖砂坝、滩砂,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水下分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自北向南划分为北部斜坡带、流河道是沙四段主要储集类型。钻井揭示:沙四段鼻状断裂构造带、南部斜坡带和广饶凸起4个构造岩性主要为砂岩和泥岩,储层多以薄互层为主,单层单元。截至2008年底,全区完钻探井261口,其中厚度一般小于10m,且横向变化大。154口获工业油流;累计探明含油面积90.69k

3、m。八面河地区在新生界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沉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该区已进入高成熟积旋回,形成了大量的近东西向或北东向雁行式排的勘探阶段,已由构造油藏全面转向隐蔽性油藏勘列的断层,将鼻状构造带切割成一系列断鼻、断块。探。近几年,以地质研究为指导,小层对比方法在该受构造运动、古地形及沉积环境控制,八面河地区圈区进行隐蔽性油藏勘探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闭类型多、数量多、且具有明显成带分布特征。北部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但该方法在井资料少的斜坡带以断鼻圈闭及岩性一构造圈闭为主,同时存地区,预测结果可

4、靠程度较低。通过多年在该地区在沙一段地层圈闭;中部鼻状断裂带发育大量断鼻、开展工作认为:尽管隐蔽油气藏的分布有一定的隐断块,同时分布有岩性一构造圈闭;沟谷带发育岩性蔽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综合应用地震、地圈闭;南部斜坡带则主要发育构造一地层圈闭及岩质和测井等各种基础资料,并将三者有机结合是完性一地层类圈闭。全可以发现规律的。2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思路与方法1八面河地区隐蔽性圈闭概况针对该区具有断裂发育、地层厚薄变化大和储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总体为一北低南高的斜坡层非均质性强等难点,地震寻找隐蔽性圈

5、闭(地层、结构,在鼻状断裂构造带与南部斜坡带之间存在一岩性、低幅度构造)主要需在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古洼槽,构造走向为北东向,整个斜坡带被一系列北率上下工夫。而要提高地震探测的精度,就是要提西、北东向、近东西向断层切割,受中生界地层的控高地震的纵横向分辨率,增强地震资料捕捉弱信号制,沙河街组地层由北向南抬升,逐渐减薄,并遭受的能力。依据测井资料能够很好地反映储层垂向变了剥蚀,地层剥蚀线层层南移。化的特点,地震资料能够追踪储层横向变化的突出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八面河地区主要受南部物优点,地质资料能分析确定

6、储层分布和延伸方向的源的影响,形成了以湖泊一三角洲为主的沉积体系,优势,充分发挥各种基础资料的价值,将三者有机地不同沉积时期,由于沉积盆地的频繁升降、水体扩张和收缩、古水流的变迁,各个砂组微相的展布有一定第一作者简介钟庆良,女,硕士,2003年毕业于江汉的继承性,但又有所不同。沙四段沉积时期,八面河石油学院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藏描述与综地区以滨浅湖亚相为主,但当人湖水系能量加强,碎合研究工作。2期钟庆良等:八面河地区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思路与方法·13·l测井资料Il地厦资料ll地震资料

7、TlIl。哪此瞅’。J精细构造解释■1连并小层对比分析目标区储层预测圈闭识别与落实图l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思路框架图结合可以较准确地识别隐蔽性圈闭(图1)。工业油流(图2)。具体思路为:在有利油气聚集带上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利用剖面、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三维可视化解释,精查“三小构造”细节;储层研究方面,以连井小层对比为基础,寻找各类有效的圈闭,同时在有利砂体的发育部位采用波形分析、三瞬、频谱成像等特殊处理技术开展地震储层预测。在识别与描述地层圈闭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相位剖面通过增强地震同相轴连续性清楚地识

8、别出地层超覆点和削蚀点。对于岩性圈闭,可以利用频谱成像结合等比例切片较可靠地识别河道,滩坝砂的表征可以采用波形分类技术。图2八面河鼻状构造带西段地震反射层层位拉平后可视化3隐蔽性圈闭地震识别实例3.2复合圈闭3.1三小构造在老资料重新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地质、钻井、鼻状构造带是八面河地区石油地质储量丰度最测井等资料,从已知典型储层出发,以储层响应特征高的区带,该区断层多,构造破碎,受断层控制的断为指导,采用地震属性、频谱成像和地层体切片相结鼻、断块发育,是油气聚集的有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