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读.pdf

国学经典导读.pdf

ID:48012762

大小:254.8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1-16

国学经典导读.pdf_第1页
国学经典导读.pdf_第2页
国学经典导读.pdf_第3页
国学经典导读.pdf_第4页
国学经典导读.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导读.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国学概述国学从周朝就有了,原来是国家级的贵族子弟学校,逐渐发展为国家的最高学府,优秀的庶民子弟也可进入国学,经过考试,量才授官。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人主张大兴国学,发展教育。所以,我国古代典籍中所指称的国学,是一个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概念。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不是指传统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所谓学问,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积累与梳理;所谓学术,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由于西学东渐的效应,中西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为了与“西学”相对峙,有

2、人提出了“旧学”或“中学”的概念。张之洞即提倡:“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后来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由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张之洞的名言。可见,相对于新学而言,国学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国学指中学,它是与西学不同的自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为了弘扬国学,章太炎发行《国粹学报》,出版《国故论衡》,于是“国学”又有了“国粹”和“国故”的称谓。胡适指

3、出:“‘国故’这两字,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比从前用的‘国粹’好多了;其意义,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史,包括一切。”胡适又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学的分类:(1)、按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2)、按思想可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3)、按《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

4、经、子部为重。(注:《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纂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即经、史、子、集;“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二、经史子集四部概述(一)经部“经部”指儒家的经典。经部之下又有小类。清代的《四库全书》经部之下又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1)、什么是“经”?《说文解字》云:“经,织也。”《玉篇》云:“经纬以成缯布也。”经的最初意义,原来是指“织物的经纬线”而言,织物而没有经纬线就不能成缯布。推之于治国平天下,须立一个纲领,行事便有条理,犹如

5、织布须有经纬线,因此“以经纬成缯布”之说,便借为“经纶天下”之意。《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就是由经纬借为经纶的例证。又按《周礼·天官·太宰》说:“以经邦国。”注曰:“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也。”经作法解,凡古代圣哲言行政教之载于典籍,其能垂训诫而作法则,便尊称为“经”。王逸注《离骚》说:“经,径也;如路径无所不通,可常用也。”故经之为义,经之为书,可以“示人以修身、处世、治国、施政的大道,常用之而无所不通了。”(2)、经名的来源经的名称始见于《国语》,“挟经秉抱”。《孝经·锡命决》引孔子话云:“吾志在《春

6、秋》,而行在《孝经》”,这是纬书中始称“经”名。后世所谓“六经”的名称,大概来自于《庄子·天运篇》,其云:“丘治《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由上可知,称“经”先秦早已有之。《礼记》有“崇‘四术’以教士”的说法。四术即《诗》、《书》、《礼》、《乐》。先王以此四者设教由来已久。有人认为,《易》常用于卜筮,然其道理过于精微,非初学者所能通晓。《春秋》虽为史事记载,但其“策书”性质藏于秘府不为常人所窥。直到韩宣子到了鲁国才看到《易象》、《春秋》。故先秦时期六经并未为诸国所备。这是古人以四术作为四经的一种说法

7、。西汉扬雄《法言》仅说五经,而不称四经或六经。其言“说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莫辨乎《礼》,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礼者莫辨乎《春秋》”。这是因为经秦始皇焚书后,《乐经》早已亡佚,故扬雄略而不提,只称五经。班固在《白虎通•五经论》中说:“经,所以有五何?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智,《诗》信也”。于上相类。显然,四术加上《易》而称五经。(3)、经目的递增从上可见,有《礼经》的四术,《庄子•天运篇》的六经,《法言》、《白虎通》的五经等说法。显然出于各种原因,对经目范围的

8、见解各有不同。到后世呈不断增加之势,有七经、九经、十经、十一经、十二经、十三经、十四经等多种名目。○1七经。《后汉书》注七经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及《论语》。宋刘敞有《七经小传》,以《尚书》、《毛诗》(毛苌所传,称毛诗)、《周礼》、《仪礼》、《礼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