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方桩方案.doc

静压方桩方案.doc

ID:48017040

大小:36.7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1-18

静压方桩方案.doc_第1页
静压方桩方案.doc_第2页
静压方桩方案.doc_第3页
静压方桩方案.doc_第4页
静压方桩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压方桩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预制混凝土方桩1.1预制方桩的设计要求、质量目标1)本工程以终压力峰值(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2.0倍)为终压控制条件,且压桩在峰值下复压3~5次,桩的总沉降量(贯入度)少于25mm。2)钻孔桩长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打(压)桩施工前于该桩处预先钻孔,钻孔孔径不大于D-50,采用螺旋钻机成孔,孔深满足达到设计深度。3)施工允许误差①上下桩节中心线偏差<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且不大于20mm。②桩位施放误差<20mm,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桩长的0.5%。1.2施工工艺流程测放桩位

2、压桩机移位复查桩位对点预制桩查合格证判定OK使用材料外观检查循环检查桩的垂直度基坑挖土送桩管到设计标高控制网建立办理中间验收送桩检测桩顶标高判定OK沉桩后期实测桩位移实测桩顶标高明提交竣工资料1.3沉桩顺序安排1.3.1按总进度计划,采用分区分块先内后外,从中间往四周施压的顺序沉桩施工。1.3.2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在同一区域内采用先压长桩后压短桩的顺序。1.4测量放样1.4.1选用J2经纬仪、S3水准仪、全站仪及50m钢卷尺等。1.4.2测量网的布设:接到复核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布设测量网。网点

3、全部用混凝土加以保护并加以围档防护。控制网的精度要满足设计和规范。1.4.3桩位测放桩位测放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实际操作从严控制:(1)控制桩及轴线的测放误差小于5mm。(2)桩位的测放误差小于5mm。(3)标高的测放误差控制在±5mm内。(4)桩垂直度的偏差控制在0.3%内。1.4.4测量技术要求(1)现场由测量技术人员主持测放工作,每天复核一次,保证样桩位测放的精度。(2)桩位测放后,必须进行测量复核验收,办理书面验收手续存档。(3)加强中间环节的验收,当每根桩最后一节桩打至地面时,应进行桩位位移

4、的测定,做好记录,作为竣工验收的参考依据。(4)根据设计要求执行静力压桩的终压控制条件,并采用水准仪跟踪控制送桩深度至桩顶标高,做好数据记录。(5)桩身垂直度的控制,用两台经纬仪控制桩的垂直度。(6)现场设置水准点,不宜少于2个,用于检查桩顶的入土深度。1.5方桩质量控制1.5.1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对桩制作质量进行验收。检验要求是:(1)有出厂合格,合格证应包括:品种、规格、型号、长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桩的编号、制造厂厂名、日期、检验员签名、盖章等;(2)对每根桩进行观感质量检查,检查

5、其标石、型号、外观质量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3)根据统一生产时间、规格、长度、强度等划分检验批,必要时每批可抽取2根做抗弯性能、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等检验。1.5.2方桩砼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运输、沉桩。1.5.3砼方桩质量检验标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骨架质量检验标准(mm)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主筋距桩顶距离±5用钢尺量2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5用钢尺量3多节桩预埋铁件±3用钢尺量4主筋保护层厚度±5用钢尺量一般项1主筋间距±5用钢尺量目2桩尖中心线10用钢尺量3箍筋

6、间距±20用钢尺量4桩顶钢筋网片±10用钢尺量5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10用钢尺量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质量检验标准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范2桩位偏差见附表1用钢尺量3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范一般项目1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现场预制时)符合设计要求查出厂质保文件或抽样送检2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时)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称量及查试块记录3成品桩外形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7、直观4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装运、堆放引起的裂缝)深度<20mm,宽度<0.25mm,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裂缝测定仪,该项在地下水有侵蚀地区及锤击数超过500击和长桩不适用5成品桩尺寸:横截面边长桩顶对角线差桩尖中心线桩身弯曲矢高桩顶平整度mmmmmmmm±5<10<10<1/1000ι<2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用钢尺量,ι为桩长用水平尺量1.5.4方桩的现场堆放和取桩:(1)堆放场地平整坚实,最下层与地面接触的垫木应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堆放时桩应稳固,不得滚动;(2)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

8、流水顺序分别堆放;(3)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当叠层堆放时不宜超过2层;(4)叠层堆放桩时,应在垂直于庄长度方向的地面上设置2道垫木,垫木应分别位于距桩端1/5桩长处;底层最外缘的桩应在垫木处用木楔塞紧;(5)垫木宜选用耐压的长木枋或枕木,不得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6)取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叠层堆放超过2层时,2)应采用吊机取桩,3)严禁拖拉取桩;4)三点支撑自行式打桩机不,5)应拖拉取桩。1.6沉桩施工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