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doc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doc

ID:48019840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8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doc_第1页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doc_第2页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2·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编号、捉拿与固定,以及几种给药方式的基本操作方法3·掌握不同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二:实验原理1·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小白鼠:用手轻轻提起鼠尾,置于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项背部皮毛,然后将鼠置于左手中,用无名指及小指夹住鼠尾。大白鼠:右手轻轻提起鼠尾,置于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将大鼠压住并抓紧固定在左手中。2·动物的给药方法(1)注射给药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

2、抓住两耳及头皮,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夹住鼠尾,右手持注射器在鼠腹部两侧作皮下注射。腹腔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抓住两耳及头皮,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从下腹部朝头方向刺入腹腔,注射药液。(2)经口给药大、小白鼠灌胃法:用左手抓住动物,是腹部向上,右手持灌胃针,从右侧嘴角沿着上腭通过食管插入胃内,然后将药液灌入3:实验动物的编号方法染色法:3%~5%苦味酸溶液动物取俯卧位,左前肢为1,左后肢为2,右后肢为3,右前肢为4.专业word可编辑......,头部为5,尾部为10,背部为204·药物剂量和效应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效与

3、药物剂量成正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或减少,药效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当达到最大效应时,药效不再增加。5·给药途径和效应之间的关系:给药途径不同,药物起效的快慢不同,药效的强弱以及药效的维持时间也不同;不同的给药途径,有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口服有泻下和利胆的作用,注射给药有抗惊厥和减压作用三:实验动物:小白鼠,大白鼠四:实验用品1%及10%水合氯醛溶液,电子称,注射器,针头,鼠笼,10%硫酸镁溶液,3%~5%苦味酸溶液五:实验步骤1·取小白鼠2只,称重并编号12,放入鼠笼内,观察正常活动后,两鼠分别腹腔注射1%及10%的水合

4、氯醛溶液0..1ml/10g体重,置于鼠笼内,观察其活动有何变化,记录给药后至药物效应发生的时间和症状。2·去另外2只小鼠,称重后分别做标记34,观察正常活动情况。一只灌胃15%硫酸镁溶液0.2ml/10g体重,另一只皮下注射等量15%硫酸镁溶液。分别置于笼子里,观察两只小鼠的表现,记录结果并比较有何不同。六:实验结果略(因为不考)七:实验讨论1·小鼠灌胃后及皮下注射10%后表现如何,机制为.专业word可编辑......(1)灌胃硫酸镁,翻正反射存在有时可见大便增多。因口服硫酸镁不易被吸收在肠腔内形成一种高渗透压,而阻碍水分的吸收

5、,导致泻下作用(2)注射10%硫酸镁小鼠嗜睡翻正反射消失。硫酸镁能抑制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使骨骼肌松弛。机理:镁离子和钙离子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特异性的竞争钙离子的受点,拮抗钙离子的作用,使钙离子参与的神经及接头处ACH的释放减少,骨骼肌松弛;且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中枢,引起感觉和意识消失,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2·腹腔注射1%,10%水合氯醛,小鼠反应有何不同,机制是什么?腹腔注射1%水合氯醛,小鼠表现活动减少反正反射存在。10%水合氯醛表现为嗜睡反正反射消失甚至死亡。机制:水合氯醛为镇静催眠药,小剂量表现为镇静,引起安静和嗜睡,随

6、计量加大表现为催眠和抗惊厥和麻醉作用。编制人:刘雯凤刘芳419宿舍.专业word可编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