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

ID:48019948

大小:80.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1-18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_第1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_第2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_第3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_第4页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词鉴赏技巧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2、,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望月

3、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a.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咏石灰》)

4、c.感物伤怀“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d.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3、注意“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A、词类活用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B、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杜

6、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C、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D、省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

7、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一、比喻(一)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二)暗喻。所谓暗喻,将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语气更肯定,感情更强烈。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你应当做高山磐石,我应当做河边蒲苇。(三)借喻所谓借喻,即诗中借喻体代指本体。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8、》——从这里分别后,你将独自踏上万里征程。按:[孤蓬]蓬草,又叫飞蓬,枯后断根,遇风飞旋。古诗多以之喻指孤身远行的旅人。(四)博喻。所谓博喻,即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这烟雨笼罩的一川青草,就像这满城随风飘转的柳絮沸沸扬扬,就像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迷迷茫茫。按:这里以江南景色(“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忧愁的深广,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