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3.1轴对称.ppt

(课件2)13.1轴对称.ppt

ID:48039892

大小:62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14

(课件2)13.1轴对称.ppt_第1页
(课件2)13.1轴对称.ppt_第2页
(课件2)13.1轴对称.ppt_第3页
(课件2)13.1轴对称.ppt_第4页
(课件2)13.1轴对称.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件2)13.1轴对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1轴对称学习目标:1、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和应用。2、经历用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培养步步有据的推理意识。学习重难点: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灵活运用。ABP3P2P1L如左图,木条L与木条AB钉在一起,L垂直平分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A与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探究1ACBPMN已知:如图,AC=BC,MN⊥AB,P是MN上任意一点.证明:∵MN⊥AB,∴∠PCA=∠PCB=90°

2、在△APC与△BPC中PC=PC(公共边)∠PCA=∠PCB(已证)AC=BC(已知)∴△PCA≌△PCB(SAS);∴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求证:PA=PB.试一试得出结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符号表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AC=BC,MN⊥AB,P是MN上任意一点∴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常用于证明线段相等1.在△ABC中,∠ACB=90°,AB=8cm,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D点,则CD=____4cm2、在△ABC,PM,QN分别垂直平分AB,AC,则:(

3、1)若BC=10cm则△APQ的周长=_____cm;(2)若∠BAC=100°则∠PAQ=______.10200反过来,如果PA=PB,那麽点P是否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呢?已知:PA=PB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作PC⊥AB,垂足为C∴∠ACP=∠BCP=900在Rt△ACP和Rt△BCP中∴AC=BC∴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你还有其它的法吗?探究2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得出结论性质定理: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都相等(纯粹性)。逆定理:与

4、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完备性)。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辨析:如图:AB=AC,MB=MC,直线AM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吗?答:直线AM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理由:∵AB=AC∴点A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得:点M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M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例题:基本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BCD作法:(2)作直线CD。CD即为所求。(1)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C、D

5、两点;12结论:对于轴对称图形,只要找到任意一组对应点,作出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得到此图形的对称轴。高速公路AB在某高速公路L的同侧,有两个工厂A、B,为了便于两厂的工人看病,市政府计划在公路边上修建一所医院,使得两个工厂的工人都没意见,问医院的院址应选在何处?你的方案是什么?生活中的数学L求证: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证明:∵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上,∴PA=PB(?).同理PB=PC.∴PA=PC.∴点P也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且PA=PB=PC已知:如图,在Δ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

6、于P.求证:点P也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且PA=PB=PC;BACMNM’N’P1、有A、B、C三个村庄,现准备要建一所学校,要求学校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请你确定学校的位置。ABC提示:连接AB、BC、CA,作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即为所求。练习:如图,在Rt△ABC中,∠C=90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E,∠CAE:∠DAE=1:2,求∠B的度数。AEDBC∠B=360练习:聚焦中考:3、△ABC中,AB>AC,∠A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DM相交于D,过D作DE⊥AB于E,作DF⊥AC于F,求证:BE=CFABCDEFM提示:连接

7、BD、CD,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CD;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DE=DC;利用HL判定△DMB≌△DMC,从而可得BE=CF。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那些学习方法?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