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

第14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

ID:48057746

大小:49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1-13

第14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_第1页
第14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_第2页
第14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_第3页
第14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_第4页
第14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4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4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14-1引言§14-2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14-3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14-4弯扭组合与弯拉(压)扭组合§14-5承压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14-1引言强度失效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即屈服与断裂。相应地,强度理论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解释断裂失效的,其中有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另一类是解释屈服失效的,其中有最大剪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比能理论。1、伽利略播下了第一强度理论的种子;2、马里奥特关于变形过大引起破坏的论述,是第二强度理论的萌芽;3、杜奎特(C.Duguet

2、)提出了最大剪应力理论;4、麦克斯威尔最早提出了最大畸变能理论(maximumdistortionenergytheory);这是后来人们在他的书信出版后才知道的。一、最大拉应力(第一强度)理论§14-2、3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该理论认为构件的断裂是由最大拉应力引起的。当最大拉应力1达到强度极限b时就导致断裂。断裂准则:强度条件:适用范围:1.脆性材料在二向或三向受拉断裂时;2.存在压应力的情况下,最大压应力不超过最大拉应力。二、最大伸长线应变(第二强度)理论认为构件的断裂是由最大拉应变引起的。

3、当最大伸长线应变1达到单向拉伸试验下的极限应变b时,构件就断了。断裂准则:强度条件:适用范围:单向:复杂:1.脆性材料在二向拉伸—压缩,且压>拉;2.砖、石、混凝土。三、最大剪应力(第三强度)理论认为构件的屈服是由最大剪应力引起的。当最大剪应力max达到单向拉伸试验的极限剪应力s时,构件就破坏了。单向:复杂:适用范围:塑性材料屈服准则:强度条件:四、形状改变比能(第四强度)理论认为构件的屈服是由形状改变比能引起的。当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拉伸试验屈服的形状改变比能时,构件就破坏了。单向拉伸时

4、:复杂应力状态:屈服准则:即强度条件:五、相当应力(强度准则的统一形式)综合四种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可写成统一的形式,即r称为相当应力在一般情况下,第一、二强度理论适用于脆性材料;第三、四强度理论适用于塑性材料。注:脆性、塑性材料的相对性,与其应力状态有关。1.铸铁在三向压缩情况下,发生塑性变形;2.塑性材料也会发生脆性断裂。[例1]构件由低碳钢制成,其危险点处的应力为平面应力状态,如图示。已知:30°=52MPa、120°=128MPa、30°=30MPa。(1)试求x、y、xy;

5、(2)设钢材的许用应力[]=160MPa,试校核该点的强度。xyxxyy解:1°由斜截面应力公式而2°校核强度=故该点强度足够§14-4弯扭组合与弯拉(压)扭组合力的平移转换,并画出内力图;内力分析,确定危险截面;PxxmT图+PR-PlM图CssCDssDCD危险截面应力分析,确定危险点;P选择适当的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C1°由第三强度理论,则对于圆形截面,Wt=2W,则2°由第四强度理论,则对于圆形截面(14.9)(14.10)(14.12)(14

6、.11)对单元体D仍成立注:1.(14.9)、(14.10)适用于产生图示应力状态的组合变形的计算,而剪应力方向可不考虑;2.(14.11)、(14.12)只适用圆轴(实心、空心)截面。[例2]已知:电动机传递的功率N=9KW,n=715rpm,D=250mm,d=40mm,l=120mm,[]=6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dl2TTD3TmxT+mxM-3Tl安全。§14-5承压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一、二向应力状态:pσ´σ´σ´´σ´´mmnn

7、ltPnnσ´1、轴向应力lmmnσ´´σ´´pNNyDtdφφ2、周向应力p[例1]已知:A、B轮重5KN,D=1m,[]=80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5KN5KN2KNACBD3005005002KN12KNACxDBzy5KNmm7KNACxDBzymmT图+1.5KN·m12KNACxDBzy5KN12.5KN4.5KNMy图(竖直平面)-+1.5KN·m2.25KN·mACxDBzy2.1KN9.1KN7KNMz图(水平平面)+2.1KN·mT图+1.5KN·mMy图(竖

8、直平面)-+1.5KN·m2.25KN·mMz图(水平平面)12KN2.1KNACxDBzy5KN12.5KN9.1KNmm4.5KN7KN+2.1KN·m解:1°作内力图2°分析危险截面由于在竖直平面和水平平面两个平面内发生弯曲变形,故弯矩应先合成危险截面为C处2.58KN·m+2.49KN·m3°设计圆轴直径d由第三强度理论M合图第十四章结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