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对青年群体的利弊影响及对策探析.pdf

社交网络对青年群体的利弊影响及对策探析.pdf

ID:48087452

大小:2.68 M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5

社交网络对青年群体的利弊影响及对策探析.pdf_第1页
社交网络对青年群体的利弊影响及对策探析.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社交网络对青年群体的利弊影响及对策探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合社交网络对青年群体的利弊影响及对策探析邵振丽浙江外国语学院摘要:社交网络的兴起产生了以真实性存在、开放式互享的交流平台,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创造动、平等式参与的新型网络传播特点,也引发了笔者对青年学者和传播者,它消减了中心的意义,凸显了去中心化的特点。生利弊影响的思考。正确认识社交网络盛行现象,提出从把握用户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留言板、群信息、粉丝关注与评论等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合理引导网络人际交往、提高网络信息甄功能,清晰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当用户的个体身份得到尊别能力等途径探索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重需求的满足,就会有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

2、当富有创关键词:社交网络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意的表达或积极参与受到其他用户肯定时,用户对自己在网络世界的角色变得更加自信,也推动他们更充分地参与到社伴随着WEB2.0时代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日交网络中去,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益受到青年群体的追捧,成为最受青睐的新型人际传播工具之一,并对青年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充分认识时下社交网络二、社交网络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对青年群体的利弊影响,有利于探索SNS时代网络思想政治1.社交网络的正效应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加强新形势下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1)获取自我认同。青年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在社交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络中,用户可

3、以将日常看到的、想到的思想和信息及时共享,提取精华并链接到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使自己的好友可以一、社交网络的兴起与特点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鲜活的思想,把握热点、观点和动态,并SNS,全称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交网络加以评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人们服务,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伦于1967年渴望认识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也就是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社交网络恰好为“客我”提供了一个空间所隔的人数不会超过六个”。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

4、交间。现代青年人大多都怀揣自我实现的梦想,追求更高级的心网络用户行为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我国社交网络理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很多深层欲望不能在现月度覆盖人数已达到3.8亿,其中活跃用户1.55亿,占我国互实世界中得到实现,在社交网络中通过被关注、被接纳、被赞联网用户总人数的31%。中国已经成为社交网络技术发展最许、被肯定,得到了群体的归属感和尊重感,这对于在现实生快、社交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社交网络之所以会受到网民特活中面临种种压力并不堪重负的青年人来,可以缓解压力、宣别是青年人的青睐,与其信息传播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泄情绪、获取自我认同。首先,真实

5、性存在。在Web2.0时代出现以前,互联网一直(2)满足情感需求。青年人的情感体验最为丰富,在当今被认为是虚拟世界的代名词,早期的网络社区、BBS论坛、博社会,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很多人的圈子变得极其“狭客,用户都是一个个ID符号,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这隘”而且不稳定,往往出现孤独、焦虑、忧郁等情绪情感。社虽然有助于保护个体的隐私,但后果却是增加网络信息的不真交网络真实性的特点是以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将虚实性,降低了网络交往的信任度。区别于传统网络的匿名性和拟的互联网与真实的人际关系结合起来。在社交网络上,青年虚拟性,社交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实名制,使网

6、络用户以人的交往更容易、内容更深入、效率更高,可以找到与自己志真实的姿态出现,揭开了网络人际交往的神秘面纱,建立起来同道合的人,满足了他们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表达自己一个可以相互信任的透明社交圈,强调了网络的真实性存在。的喜悦、忧伤,在一个平等的透明的社交文化中建立起可控的其次,开放式互动。社交网络将网络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和谐的人际关系圈,情感获得了支持,真实情感得到回归,增无限延伸,还原现实的社交关系,他的存在基础是好友或是加了愉悦感和幸福感。可以说,立体的、多样化的社交网络平好友的好友,通过熟人圈建立一个现实的世界。在社交网络的台极大地满足了当代青年人的情感需求。人

7、缘基础上,用户通过自己的实际需要,通过熟人找熟人,通(3)减少社交成本。根据传统的社会学理论,青年社会过搜索、朋友介绍加为好友或是加入群组的方式,与“朋友的化的主要渠道是家庭、学校、朋辈群体、大众传媒,而社交网朋友”、“熟人的熟人”建立连带关系,并通过信息的分享,扩络的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开辟了青年社会化的又一途大交流与互动,拓展社交范围。径,当代青年已成为了“社会化网络一代”。社交网络一方面第三,平等式参与。社交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平等、共降低了青年交往的经济成本。比如走访、电话、信件、QQ等传P.192人力资源管理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