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石新港多式联运体系的规划建议.pdf

关于黄石新港多式联运体系的规划建议.pdf

ID:48102300

大小:831.3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6

关于黄石新港多式联运体系的规划建议.pdf_第1页
关于黄石新港多式联运体系的规划建议.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关于黄石新港多式联运体系的规划建议.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规划与设计建材与装饰2016年7月关于黄石新港多式联运体系的规划建议马骏(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黄石435000)摘要:随着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多式联运体系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成为物流运输的主要发展模式,以多式联运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方式从沿海港口进入内陆。内河港口多式联运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主要就黄石多式联运发展策略提出建议。关键词:黄石新港;多式联运;规划中图分类号:F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6)29-0104-02前言线,火车直达果园港作业区,实现铁水无缝联运。目前已

2、开通渝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作业模式提出了更高新欧、上海至果园至南充、果园至攀枝花、果园至西昌、果园至西的要求。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安、果园至青海、果园至陕西、果园至甘肃等多条联运通道。其中2020年)》提出:“加快推进联通国内、国际主要经济区域的物流渝新欧铁路运输通道实现一次报关查验全线放行。通道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货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2.2四川宜宾多式联运区域物流大通道”。四川宜宾通过省际合作,打破区域运输壁垒,通过多城市签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订《

3、多式联运发展协议》的方式,实现在基础设施衔接、组织模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后,跨国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为提高物流式、服务规则、装备技术、信息系统建设的方面的衔接,从而打通产业竞争力,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多式联运是必然选择。运输通道、提高运输能力、降低区域间物流成本。1多式联运的概念2.3东莞石龙国际物流基地《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定义:按照东莞石龙国际物流基地是广东省政府在原石龙集装箱办理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站的基础上,通过与俄罗斯、中亚、中欧等地区在产业、物流、对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地点运至另

4、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外贸易等方面开展区域合作,围绕物流产业开展“物流+产业”、的货物运输。“物流+商贸”、“物流+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模式,重点通过与广州市、东莞市各自贸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之间1.1多式联运主体特征打通交通通道,实现门到门的输运,最终实现以交通为基础、产多式联运的经营主体需要解决运输各个环节中的衔接,因此业为支撑、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多式联运体系。须将拥有各种资源优势的个体进行整合,形成联合的经营主体,通过石龙国际物流基地与区域间各工业区、主要商贸市场、才具备发展多式联运的主体基础。主要物流园区之间的功能协调和交通衔

5、接,组织优化“最后一公1.2多式联运交通特征里”物流运输。多式联运经营人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解决“门到站”、“站到在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方面,通过铁路集装箱货运站、多式联站”、“站到门”以及各站场内部,在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流程之间运区、行政功能区、产业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和生产衔接,形成的无缝衔接。通过对多种运输方式的整合,减少运输中间环节,“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在平台、运输、产业、监管等方面实现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时效性,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是多式性协调发展。联运的交通特征。综上所述,内河多式联运主要依托区域产业基础,实现优势在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方

6、面,实现了公铁、公水、铁水等运输方互补,建设多式联运运输体系,发展国际贸易、区域贸易,提升地式的衔接;在运输过程中打破区域壁垒,实现一站式通达;解决区竞争力。了“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运输直达,实现“门到门”的运输。3湖北内河港口多式联运发展分析湖北省提出建设“一核四枢纽”的多式联运体系,即以武汉新2内河港口多式联运在国内的实践港为核心,宜昌港、襄阳港、荆州港、黄石港为四大枢纽,以“一主2015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多式两副”的空间结构为基础,形成湖北省多式联运体系。联运示范工程的通知》,内河港口多式联运体系正式进入快速

7、发目前湖北多式联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多式联运运输体系建展阶段。在此方面,重庆果园港、四川宜宾港和东莞石龙等地区设。已经走在了前列。以武汉新港为例:2014年,武汉新港集装箱运量突破百万标2.1重庆果园港多式联运箱,但其主要港口作业区阳逻作业区生产线已经成型,改造为多重庆果园港是国家级公铁水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可停靠式联运的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武汉在基础设施衔接、机5000吨级船舶,设计年通过能力3000万t,建设果园港铁路专用·104·2016年7月建材与装饰规划与设计制保障、通道保障等方面逐步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可以看出,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在定

8、位上实现了与武汉枢纽的一方面,武汉正在推动武汉新港各港口作业区的铁路交通衔错位发展,在建设发展初期整合深圳盐田港、武汉铁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