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pdf

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pdf

ID:48111214

大小:183.4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7

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pdf_第1页
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规划与设计甚村目蓑商2012年12月【文章编号】1673—0038(2012)36—034—02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饶洁(曲靖市规划管理局655000)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用地面积急剧增加,城市绿地面积逐渐缩减,同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建设一个生态城市和加强绿地系统的规划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结合城市生态城市概念及其特征、绿地配置的原则、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以及绿地系统规划的措施重点阐释。关键词: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规划措施1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逐年增长,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越来越密集化,汽车的使用数量呈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废弃排放,污染环境,危害他

2、人,导致城市居民处于一个恶劣的环境中,人的身体逐渐呈现一个亚健康状态。居民慢慢意识到城市的不断扩张对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向往着绿色城市、健康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城市绿地的概念及其分类、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以及绿地系统规划的措施予以浅析。2生态城市的概念及特征从生态学的观点,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

3、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城市可以理解为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人类社会活动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即为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类住区(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种理想模式,强调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等因素,通过物质

4、、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自然、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因此在本质上,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区域水平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平台和切入点。生态城市建设是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运动,通过生态城市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态城市”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市民素质高;②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洁净;③产业结构优化;④资源利用率高;⑤城市规划布局科学合理。3城市绿地配置的原则3.1应与城市其他用地

5、相结合绿地的布局要与工业区的布局、居住区的布局、公共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规划相协调、密切配合,不能一意孤行、要把城市绿地看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比如:工业区和住宅区要考虑卫生防护的隔离林带布置,河湖水系要考虑水源涵养以及城市通风林带的布置,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方开辟公共绿地。3.2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刻个城市的自然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各类绿地的选择,布置方式,面积大小,指标的高低,应该从当地的实际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的进行布局,植被的选择也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体现地方特色。比如:对于那些名胜古迹较多,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城市,绿地的面积可以大一些。像受风沙影响比较大的

6、城市就必须设立防护林,夏季较为炎热的城市要考虑设置通风降温的林带。公共绿地应均衡分布,点线面相结合使各个城市连成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4城市绿地配置的模式城市绿地的分布的基本模式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带状和指状。从与城市其他用地的关系来看,可归为四种:4.1块状绿地布局这类绿地多出现在旧城改造中,比如上海、天津、2012年12月薯葡萄豢强规划与设计武汉、大连、青岛等等。这种的绿地分部方式可做到均匀分布,接近居民,但面积较小。4.2带状绿地布局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性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比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地。4.3楔状绿地布局

7、城市中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成为楔形绿地。这种绿地模式多利用河流、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等形成,如合肥市。4.4混合式绿地布局即以上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可做到城市绿地的点、线、面的结合,形成较完整的体系,比如北京等。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5.1花园城市理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环境、人与自然隔绝的难题,著名学者霍华德提出在大城市外建立绿带,将具有先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