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交叉耦合滤波器设计与仿真.doc

实验一 交叉耦合滤波器设计与仿真.doc

ID:48124770

大小:215.0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21

实验一 交叉耦合滤波器设计与仿真.doc_第1页
实验一 交叉耦合滤波器设计与仿真.doc_第2页
实验一 交叉耦合滤波器设计与仿真.doc_第3页
实验一 交叉耦合滤波器设计与仿真.doc_第4页
实验一 交叉耦合滤波器设计与仿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一 交叉耦合滤波器设计与仿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一交叉耦合滤波器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设计一个交叉耦合滤波器2.查看并分析该交叉耦合滤波器的S参数二、实验设备装有HFSS13.0软件的笔记本电脑一台三、实验原理具有带外有限传输零点的滤波器,常常采用谐振腔多耦合的形式实现。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在谐振腔级联的基础上,非相邻腔之间可以相互耦合即“交叉耦合”,甚至可以采用源与负载也向多腔耦合,以及源与负载之间的耦合。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在等效电路模型中,e1表示激励电压源,R1、R2分别为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ik(k=1,2,3,…,N)表示各谐振腔的回路电流,Mij表示第i个谐振腔与第k个谐振腔之间的互耦

2、合系数(i,j=1,2,…,N,且i≠j)。在这里取ω0=1,即各谐振回路的电感L和电容C均取单位值。Mkk(k=1,2,3,…,N)表示各谐振腔的自耦合系数。n腔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这个电路的回路方程可以写为或者写成矩阵方程的形式:其中,一般来讲,频率都归一成1,即ω≈ω0=1,则其中E为电压矩阵,I为电流矩阵,Z为阻抗矩阵,U0是N×N阶单位矩阵。M是耦合矩阵,它是一个N×N阶方阵,形式如下:其中对角线上的元素代表每一个谐振腔回路的自耦合,表示每一个谐振腔的谐振频率fi与中心频率f0之间的偏差。(在同步调谐滤波器中,认为它们的值都取零)。R矩阵是N×N阶

3、方阵,除R(1,1)=R1,R(N,N)=R2为非零量以外,其它元素值都等于零。那么,这个电路的传输函数可以写为其中,D(cofZ1N)表示Z矩阵第一行、第N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D(Z)表示Z矩阵的行列式。相应地,通带增益频响特性为取n=3,可得3×3阶耦合矩阵M:3阶椭圆函数滤波器的低通增益函数修正为:其中上述方法中的等波纹系数也必须进行修正,修正方法有下列两种:(1)取导数为零的点,得到(-1,1)内各点的最大值α,有:(2)令标准椭圆函数与修正后的椭圆函数在边带上的衰减相等,从而求得修正后的纹波系数:一、实验内容设计一个交叉耦合滤波器,其指标要求如下:中心频率:910M

4、Hz带宽:40MHz带内反射:<20dB带外抑制:在MHz处>20dB此滤波器通过三腔微带结构(环形谐振器)实现。选用介质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1.8,厚度为h=1.27mm。腔体为半波长方腔结构,腔间耦合程度通过腔间距离来控制,使得滤波器谐振频率在910MHz。最终获得反射系数和参数系数曲线的仿真结果。一、实验步骤1.建立新工程了方便建立模型,在Tool>Options>HFSSOptions中讲DuplicateBoundarieswithgeometry复选框选中。2.将求解类型设置为激励求解类型:(1)在菜单栏中点击HFSS>SolutionType。(2)在弹出的

5、SolutionType窗口中(a)选择DrivenModal。(b)点击OK按钮。3.设置模型单位(1)在菜单栏中点击3DModeler>Units。(2)在设置单位窗口中选择:mm。4.建立滤波器模型(1)首先建立介质基片(a)在菜单栏点击Draw>Box,这样可以在3D窗口中创建长方体模型。(b)输入长方体的起始坐标:X:-20,Y:-35,Z:0;按回车键结束输入。(c)输入长方体X,Y,Z三个方向的尺寸,即dX:40,dY:70,dZ:-1.27;按回车键结束输入。(d)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选择Attribute标签,将该名字修改为Substrate,透

6、明度(transparent)改为0.85。(e)点击Material对应的按钮,在弹出的材料设置窗口中点击AddMaterial按钮,添加介电常数为10.8的介质,将其命名为sub。点击OK结束。(2)建立Ring_1(a)在菜单栏中点击Draw>Rectangle,创建矩形模型。(b)在坐标输入栏中输入起始点的坐标:X:0,Y:0,Z:0按回车键。(c)在坐标输入栏中输入长、宽:dX:10,dY:-25,dZ:0按回车键。(d)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选择Attribute标签,将该名字修改为Ring_1。(e)在菜单栏中点击Draw>Rectangle,创建矩形

7、模型。(f)在坐标输入栏中输入起始点的坐标:X:1.4,Y:-1.4,Z:0按回车键。(g)在坐标输入栏中输入长、宽:dX:7.2,dY:-22.2,dZ:0按回车键。(h)在特性(Property)窗口中选择Attribute标签,将该名字修改为Inner。(i)同样地,建立矩形Cut_1,输入的坐标为:X:4,Y:-25,Z:0,按回车键结束。dX:2,dY:1.4,dZ:0,按回车键结束。(j)用Ring_1将Inner和Cut_1减去,使之成为一个开口的矩形环。在菜单栏中点击Edit>Sele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