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doc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doc

ID:48132144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1-21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doc_第1页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doc_第2页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doc_第3页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doc_第4页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最美乡村教师事迹介绍——孩子,送你们到希望彼岸——广西上林县“摆渡教师”石兰松的二十六年《光明日报》(2011年06月17日01版)石兰松撑小木船送孩子们上学。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石老师来喽!石老师来喽!”晨雾蒙蒙的大龙湖畔,6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欢呼着。不远处的田埂上,一位身穿褐色衣衫的中年人从雾中走来。到湖边,中年人一一点名招呼孩子。他用力将船拉到岸边,双手扶住船舷,让大一点的孩子先上船,又把个小的一个个抱上去,嘱咐他们按前大后小坐好。一切停当后,他跑到岸上,拉起锚链,撑开木桨,朝岸边一杵,说了声:“坐稳了哦,走了啵”,划水而去。这位中年人,名字如一幅国画——石兰松,是广西南宁市上

2、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的老师。26年,这撑篙划船的动作,他已做了近4万次,经他摆渡上学的乡村孩子有1000多人。26年,桨声风雨中,小小木船,摆渡人生,承载了多少的爱和梦想……“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你回村里来当代课老师吧。”198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刁望教学点唯一的一位老师病危,在弥留中拉着石兰松的手说。石兰松想都没想,应声道:“得!”可就在回家的路上,他犹豫了。这一年高考,石兰松以2分之差,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正在中学复读的他听说启蒙老师病了,赶回来看望。老师的托付,他嘴上答应了,可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父亲正指望着儿子走出贫瘠的大山光宗耀祖,

3、他自己也憧憬着美好的前程,如果放弃复读回村里代课,也许就再也走不出这大山了。晚上,石兰松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眺望着石崖环抱的大龙湖出神。“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恩师的这句话,仿佛一次又一次从空濛深远的湖面传来,在他心头激荡。石兰松打定了主意:自己留下来,把山区的下一代送出去,不让山区的贫困“代代相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把铺盖卷从学校搬了回来,紧接着又去了教学点。说是教学点,其实只有一间教室、一间办公室;说是分为一二两个年级,其实只有一个班。因为没有老师上课,孩子们只能自己看看书上的图画。石兰松向他们打招呼,但是,山里的孩子根本听不懂普通话,脸上写满了不信任。石兰松试着问孩子

4、们:“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不知道!”孩子们的回答让他吃惊。其实,怪不得孩子,就算是孩子的爸妈,也常常习惯性地说:“读书有啥用?”他们一有事就把孩子从学校叫回去,或者根本不往学校里送。石兰松知道,孩子是大山里的希望,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他硬着头皮,挨家挨户去动员村民们送孩子上学。他不讲大道理,只是告诉大家:孩子们长大了起码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吧,去卖鱼时总要会算账吧……一趟,两趟,三趟……石兰松的坚持终于感动了村民们。最后,就连村里的十几个女娃也都上了学。在大龙洞村,导致孩子失学或辍学的,除了“读书无用”的老观念,交通不便也是一个现实的难题。石兰松所在的刁望教学点,负责接收村

5、内泽庄、刁望、北乐、岜那、石盘5个自然屯二年级以下孩子就读。内泽庄和刁望两屯之间直线距离大约只有1公里,但背后是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湖水。石山深崖和大龙湖阻隔了内泽庄屯和刁望屯,内泽庄屯的孩子要到刁望教学点,就得翻山越岭。要想保证入学率,就要想办法改善交通。可是,打通山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天,石兰松凝视着自家门前的几棵椿树,忽然有了主意:把椿树砍了,做一艘小木船,自己撑船接送孩子们上学!征得父母同意,他砍下自家的椿树,又拿出半年多积攒下来的200元工资,请来造船匠造船。不久之后,小木船终于下水了。望着孩子们稚气的脸庞和船尾浅浅的V形波痕,石兰松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从这一天起,

6、大龙洞村再没有一个儿童辍学。从这一天起,石兰松的“摆渡”人生开始启航。“如果我走了,谁给孩子们撑船、上课?”大龙湖风景如画,时常有观光游船鸣笛而过。但风景再美,也掩盖不了石山库区的贫瘠清苦。走出大山打工赚钱,是村里人祖辈相传的选择。26年里,山外的世界日新月异,村里像石兰松一样年纪的人,一批又一批地走出了大山。石兰松是同龄人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他完全可以到外边去闯荡一番,但自打撑起船,拾起教鞭,他就再也难离这方水土。做代课教师,工资本来就很低,可是,就这点工资,石兰松几乎都贴补到了困难孩子身上。石兰松最愧疚的是,自己的儿子初中毕业后,本想去一所中专继续读书,却因为出不起学费,只好放弃

7、。1994年,在广东打工的三哥兴冲冲地回到家,告诉他,在广州帮他找了一份好活儿,一个月一千多元。当时月工资只有两百多元的石兰松心动了:“可以拿比现在多几倍的工资啊!”“打工赚了钱,儿子读书就不用愁啦!”妻子童绍玉也催他出去打工。然而,石兰松很快就犹豫了。“如果我走了,谁给孩子们撑船、上课?”“耽误了孩子们咋办?”“自己当初把考大学的机会都放弃了,为的又是什么呢?”彻夜难眠的石兰松,心里纠结不已。他说,自己“最对不起的是家人”。过了几天,石兰松平静地告诉妻子:“我还是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