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和甲壳胺纤维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文献综述

海藻酸和甲壳胺纤维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文献综述

ID:481400

大小:11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9

海藻酸和甲壳胺纤维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文献综述_第1页
海藻酸和甲壳胺纤维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文献综述_第2页
海藻酸和甲壳胺纤维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文献综述_第3页
海藻酸和甲壳胺纤维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文献综述_第4页
海藻酸和甲壳胺纤维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藻酸和甲壳胺纤维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海藻酸和甲壳胺纤维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一、前言部分镍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具有潜在毒性的元素,土壤中微量的镍可以刺激植物生长,过量的镍能阻滞植物生长发育,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对植物造成危害,直至死亡。镍可以在植物体内积蓄,当积蓄超出正常含量的植物进入食物链时,就会影响动物乃至人类的健康。镍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可出现肺出血浮肿、脑白质出血、毛细血管壁脂肪变性并发呼吸障碍以及呼吸系统癌症。而裸露矿渣、尾矿不同程度的侵蚀,将进一步污染水体、土壤和空气,破坏生态平衡,形成镍污染严重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1]。镍污染是由镍及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冶炼镍矿石及

2、冶炼钢铁时,部分矿粉会随气流进入大气。在焙烧过程中也有镍及其化合物排出,主要为不溶于水的硫化镍(NiS),氧化镍(NiO)、金属镍粉尘等,成为大气中的颗粒物。燃烧生成的镍粉尘遇到热的一氧化碳,会生成易挥发的、剧毒的致癌物羰基镍[Ni(CO)4]。精炼镍的作业工人,患鼻腔癌和肺癌的发病率较高。镍可在土壤中富集,含镍的大气颗粒物沉降、含镍废水灌溉、动植物残体腐烂、岩石风化等都是土壤中镍的来源。植物生长会吸收土壤中的镍。镍含量最高的植物是绿色蔬菜和烟草,可达1.5-3ppm。镍对水稻产生毒性的临界浓度是20ppm。我国规定车间空气中羰基镍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01mg/m3,地面水中

3、镍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L。因此,如何控制镍含量,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研究了海藻酸和甲壳胺纤维对镍离子的吸附性能。二、主题部分近年来,海藻酸和甲壳胺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它们具有生物可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无毒性等特点。2.1化学结构海藻酸是一种由β-(1,4)D-甘露糖醛酸(M)和α-(1,4)L-古罗糖醛酸(G)组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褐藻植物中。M单元和G单元的结构非常相似,区别仅在C5上羧基位置的不同,这使得它们聚合后的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差异很大,G单元中的羧酸位于碳/碳/氧的三角形的顶上,比M单元具有更大

4、的活性,但M单元的生物相容性较G单元优良。海藻酸整个分子链由3种片段构成:聚甘露糖醛酸片段(MM)、聚古罗糖醛酸片段(GG)和甘露糖醛酸一古罗糖醛酸杂合段(MG)。6甲壳胺纤维是以原料丰富的虾、蟹壳为原料,经脱钙、脱色和脱蛋白质后得到甲壳素,再经浓碱脱去乙酰基后成为甲壳胺,不同脱乙酰度的甲壳胺经纺丝后制成甲壳胺纤维。甲壳素、甲壳胺与纤维素纤维的化学结构十分相似,用甲壳胺制成的纤维是自然界唯一带正电荷的再生纤维,具有抗菌、抑菌性、吸湿透气性和生物相溶性,可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是新世纪开发的一种新型绿色纤维。甲壳胺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基后得到的一种高分子胺基多糖,其分子结构为1,4-

5、2-胺-2-脱氧-β-D-葡聚糖。经过湿法纺丝加工成的甲壳胺纤维具有很高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以及优良的抗菌性能。它可以通过混纺工艺与其他纺织纤维结合后加工成纱线、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材料,在内衣等贴身服装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6]。2.2制备过程2.2.1海藻酸纤维的制备海藻酸纤维为海藻酸钙纤维简单处理后得到,海藻酸钙纤维为实验室通过湿法纺丝制得,湿纺工艺流程如图2.2。海藻酸钙纤维湿法纺丝工艺过程主要包括:溶解、过滤、脱泡、计量喷丝、凝固、水洗、牵伸、定型、上油、干燥及切断等工序。1.溶解:采用预溶解、溶解及改性等过程,在一定的温度下高速搅拌溶解,最后控制溶液的粘度在8

6、000~20000mPa•s。2.过滤:采用40微米/20微米的滤布进行过滤,过滤压力一般控制在2~3公斤;63.脱泡:脱泡釜中真空脱泡,得到纺丝原液;4.计量泵:采用粘胶长丝齿轮泵进行纺丝;5.喷丝板:采用长丝喷丝板;6.凝固浴:温度控制在25~50℃,采用3%~4%的氯化钙溶液;7.水洗:纤维经过热水洗涤,去除残留黏附的无机盐;8.牵伸:牵伸比例控制在100~200%;9.卷绕:采用变频卷绕机卷绕;10.后处理:将得到的海藻酸钙纤维烘干后,放入pH为1.0的盐酸溶液中浸泡2小时,然后水洗烘干即得到海藻酸纤维。将海藻酸纤维(未上油处理)放在ZKF035型电热真空干燥箱中,50

7、℃干燥2小时,然后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纤维数份,备用。将剩余的海藻酸纤维放入干燥器中,留待下次实验使用。2.2.2甲壳胺纤维素的制备最早出现的甲壳胺纤维的制备使用了0.5%的醋酸水溶液作为溶剂来溶解3%的甲壳胺而形成纺丝液,在挤入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后成丝。这样制取的纤维的强度可高达2.17cN/dtex[7]。类似的试验使用了1%的醋酸溶液作为溶剂来溶解3%的甲壳胺,挤入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中[8]。甲壳胺纤维的制造也可以用三氯乙酸作为溶剂,并把纺丝液挤入到含有5%氢氧化钠的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