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2).ppt

得道多助 (2).ppt

ID:48142927

大小:41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16

得道多助 (2).ppt_第1页
得道多助 (2).ppt_第2页
得道多助 (2).ppt_第3页
得道多助 (2).ppt_第4页
得道多助 (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有《孟子》一书传世。《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故事孟母三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妙皇中学黄柳姣学习目标1、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

2、;3、理解“人和”和“得道”的关系.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节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mp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三、翻译课

3、文1.要求:对照课下注释自己梳理,不懂可以请教上下桌,也可以讨论2.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二、文言词语归纳1、通假字:畔,通“畔”,背叛。2、一词多义(1)地利不如人和: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2)三里之城: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指城多助之至:到(3)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以天下之所顺:用3、古今异义词(前是古义,后是今义)(1)郭:外城;姓氏。(2)池:护城河;池塘。(3)去:离开;到……去。(4)委:放弃;委员。(5)域:限制;地域。(6)亲戚: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跟自己家庭

4、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四、研读课文,理清思路。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课文举了什么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攻城失利和守城失利的战例3、课文的结论是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课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例攻城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守城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道理:治国:(域民、固国、威天下)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据“得道”就得“人和”五、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委而去之委()去()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城()池()3)亲戚畔之畔()2、解释下列古

5、今异义词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城古义:今义:池古义:今义: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古义:今义:3)委而去之去古义:今义:3、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默写1)天时不如地_____________2)得道多助——————5、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原因是:A、依靠强大的武力B、靠人民住得安定C、施行仁政,取得民心D、战略战术正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