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1.4逍遥游学案3北京版必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4逍遥游学案3北京版必修5.doc

ID:48186349

大小:83.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4逍遥游学案3北京版必修5.doc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4逍遥游学案3北京版必修5.doc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4逍遥游学案3北京版必修5.doc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4逍遥游学案3北京版必修5.doc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4逍遥游学案3北京版必修5.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4逍遥游学案3北京版必修5.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1.4《逍遥游》学案(3)北京版必修5二.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三.课文简析:1.作家作品: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稍后。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

2、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然心又不甘,因此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世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秋水》)、鲲鹏展

3、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2.内容结构:第一段:本段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首先,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巨鲲大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翼大,“若垂天之云”。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接着,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笑与可怜。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4、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本段作者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以现实社会中四种人的具体论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却“犹有未树”;子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是要依赖于风(即“犹有所待”)。这两个人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何谓“逍遥”

5、呢?庄子告诉我们:“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用庄子之言即为“无己”“无功”“无名”。3.文意解析:什么是作者所谓的“逍遥游”呢?“逍遥”二字旧作“消摇”,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细品课文之后,不难发现,“游”主要有两层含义:①无限的思维空间。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庄子称之为“游心”,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②自由无碍的心境,可以真正做到无所忌惮,“安时处顺”的畅达,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摆脱了世俗标准,心理状态成了惟一的尺度,如此自由的心境,人何以能

6、不“逍遥”呢?4.写作特点:(1)借用寓言说理。《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水击三千里,抟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然是这样)。C.朝菌不知晦朔(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这里指一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春秋。D.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规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下列各句中的“知”意义相同的两句是()A.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C.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D.君子

8、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选出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其翼若垂天之云B.之二虫又何如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D.辍耕之垄上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②吾其还也B.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②王无罪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