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大雁归来 (2).docx

14 大雁归来 (2).docx

ID:48220124

大小:17.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3

14 大雁归来 (2).docx_第1页
14 大雁归来 (2).docx_第2页
14 大雁归来 (2).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14 大雁归来 (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大雁归来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学校李小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培养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词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文中描写性的语句感受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通过解剖关键词理解作者对自然万物的态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雁、对自然万物的情怀,学着理性地去思考人类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自然,学做一名“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努力维护自然世界的和谐。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最浓,而又勇于展现自我的阶段,他们敢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如实袒露自己所见所想的一切。教学重点1.感受情感:品味文中描写

2、性的语句,感受大雁与大雁、大雁与自然、大雁与人类、人类与自然等关系之间的情感和态度。2.探究主题:解剖文中关键词,从而理解作者对大雁、对自然万物的情怀态度。教学难点从关键词的解剖中,深入地理解作者对待大雁以及自然万物的情怀态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作者,导入课文188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降生了。和我们在座的男生一样,从小他就很喜欢去野外玩耍。长大后,他考入了耶鲁大学的林业系,并在大学毕业后开始研究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土壤、森林和野生动物。46岁那年,他成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人生

3、之路对他来说,可谓是一帆风顺、前景灿烂。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两年以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们遗弃的沙乡农场,带着他的家人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小木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在这个农场,他亲手种下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片土地的生态平衡;在这片土地上,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并且思考着土地的命运……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猜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不错,他就是奥尔多·利奥波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大雁归来》。  二、整体感知  1.“大雁”什么时候“归来”?(三月)  2.回到了什么地方?(沙乡农

4、场)  3.它们在这里呆了多久?(两个多月)  4.文章仅仅写大雁回来吗?作者在和大雁相处的两个月时间里,观察到了大雁的哪些活动?(不是;飞行、食物;集会;孤雁等)  三、细读文本,感受情感  (一)观赏雁群翔集  1.请一名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的动词,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  2.品味、感受大雁的心声  3.齐读第4自然段  (二)聆听雁语心曲  1.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雁声音的句子  2.交流自己从这些句子中得到的感受、体会  3.谈谈自己的感受(可想象、联想)  (三)走进雁儿世界  1.你觉得这是个怎

5、样的世界?  2.大雁的世界是快乐的、美好的,这种快乐和美好是谁给它们的?  (1)沙乡:沼泽、池塘、沙滩、粮食……这块土地,给了它们回家的感觉。(2)大雁:内部的友爱、无私、民主。  (3)人:沙乡的人们理解大雁的需要,不干涉、不惊扰,给了它们一个自由的世界。  3.大雁有没有给沙乡和沙乡的人带来什么?(结合最后三段)  4.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三者之间的这种美好的境界,你会用什么词?(和谐)  四、研读思考,感悟作者思想  1.这样美好和谐的境界,是谁发现的?(介绍《沙乡年鉴》)  2.文中用的主语是复数“我们”,还有谁?(他的学生、家人)  3.

6、“我们”是谁?  我们(的农场)我们(的头上)我们(刚到的客人)  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我们(的大雁集会)……我们:作者(人类)、动植物、土壤、河流、山脉……  土地上所有的一切——“土地共同体”4.你会把自己和课桌、书本、校园里的一颗树、窗台上的一盆花……一起称作“我们”吗?为什么作者把这一切都称作“我们”?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五、小结  寄语:在以后的人生当中,不仅做“观察者”和“思考者”,也要努力去做维护自然和谐的“实践者”,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不仅仅只有我们。还有更多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关注它们,关爱它们。  六、布置作

7、业1.回忆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2.课后阅读《沙乡年鉴》。教学反思这节课,从教学的出发点上来说,是希望能够引起对语文教材“思想性”的关注,让语文课有语文课该有的“本色”,有语文课该有的“深度”,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积极、和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何正确、深入,也不管这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有多么严谨有序,从最终的课堂呈现来看,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温度”不够,课堂气氛比较低落。反思一下原因,不能排除一些客观因素,但客观原因毕竟不是最主要的,更应该反思的还是主观上的不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