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ID:48295812

大小:125.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10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钟是古代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使用较早的一种精神表达和传播的重要工具。中国先秦编钟起于晚商,兴于周代。在那个充溢着“以礼治国,以乐兴邦”思想意识的时代里,“礼”与“乐”互为表里,构成了政治制度缺一不可的两大要素。作为礼乐重器,编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铸造编钟,往往与君王、贵族的政治意向,与追孝先辈、光宗耀祖以及祝福子子孙孙永保用享相关联。使用编钟,常常令其在敬天地、祭鬼神、享宾朋的重大的礼仪里和国之

2、大事中担当重任。人们希望以和美的钟声祈祷风调雨顺,寓意政通人和。编钟作为物化了的精神产品反映出古代人类文化的精华和极为丰富的内涵。乐悬制度是周代礼乐制度具体实施的重要表现。“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辨其声”,规定了不同阶层允许作乐的规模和享乐的权力。“乐悬”实指钟、磬之类大型编悬乐器的配置。曾国礼乐遗存系列显示出周代礼乐乐悬配制及其规模上的发展:首先是于西周早期,曾侯墓中有钟无磬,金石之声尚不完善。现知最早的钟磬配置出现于春秋早期的曾侯絴伯墓。其次,领封于周公的曾侯犺并不拥有“轩悬”之制。《周礼》所谓的“

3、诸侯轩悬”自春秋早期的曾国才得以见到。之后,在史称“礼崩乐坏”的时代,曾侯絴伯墓、曾侯乙墓、随州擂鼓墩M2呈现的“轩悬”之制在外在的架势和布局上并没有改变,变化的是内涵——实际配置的钟、磬数量。“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同时“和”字是一种编管乐器的象形,长短有别的竹管及其高低不同的乐音通过编排,形成有机的一体,即成为“和”的乐器和“和”的音乐。先哲论“和”常以乐器比附,大概原由在此。追求“协”“和”成为编钟最为响亮的名号。中国乐钟独创的一钟双音技术得以成熟并广泛用于实践。一钟双音三度音程“和而不同”的技

4、术成果与“和而不同”的理念在每件钟体上重合,编钟成为“和”的美学思想的精彩体现。25对于钟的声音,其从每钟双音、每组钟的音列、钟组间的音列及衔接上,追求钟声和美好、准确与和谐,几近达到可以炫技的程度。对于钟的装饰,其不仅从钟体的造型、色彩、纹饰、表面处理及光泽度、铭文的章法及工艺等精工雕琢,在钟架造型和彩绘上,除一般纯粹的装饰之外,还将人的形象替代传统的负重兽作为立柱,赋予钟架构件新的隐喻性质:仿佛钟声来自这些托举着钟架的佩剑武士的吟唱。这一设计在“击其所悬由其虡鸣”的巧思和原则基础上,寓人与钟声的相饰相和,可谓匠心独

5、运。这是“和”的理念在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上的完美表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与“乐”互为表里,是政治制度的要素,促成了“以礼治国,以乐兴邦”的思想意识。B.钟、磬之类大型编悬乐器的不同配置,代表着不同阶层允许作乐的规模和享乐的权力。C.现知最早的钟磬配置出现于春秋早期的曾侯絴伯墓,证实西周有钟无磬,金石之声完善。D.“和”字是一种编管乐器的象形,先哲论“和”通常以乐器比附,其根本原由就在于此。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先介绍了钟兴起的年代,然后论述了国家和人

6、民赋予编钟的文化内涵。B.文章阐述“乐悬制度”,是为了论证编钟与周代礼乐乐悬配置及其规模发展的关系。C.文章阐明编钟的造型及其听觉和视觉上的效果,论证了编钟浸透着“和”的美学思想。D.分总结构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文章后两段论述编钟具有“和”的美学思想,属于总说部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编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所以不管是铸造编钟还是使用编钟都与百姓没有关系。B.“礼崩乐坏”的时代,“轩悬”之制在外在的架势和布局上变化不大,内涵有变化。C.中国乐钟独创的一种双音技术得以成熟并广泛用于实践,体现出“和”

7、的美学思想。D.作者认为“和”的美学思想贯穿于钟的装饰和钟声,内在与外在甚至与人和谐统一。【答案】1.B2.D3.A【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5。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促成了‘以礼治国,以乐兴邦’的思想

8、意识”前后关系推断不当。文中是说“在那个充溢着‘以礼治国,以乐兴邦’思想意识的时代里,‘礼’与‘乐’互为表里”,“以礼治国,以乐兴邦”的思想意识是时代背景。C项,“证实西周有钟无磬,金石之声完善”曲解文意,文中是说“曾侯墓中有钟无磬,金石之声尚不完善”。D项,“其根本原由就在于此”曲解文意,将“此”指代的内容范围缩小了。文中是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