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赤壁赋》共3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

1.4.3《赤壁赋》共3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

ID:48318773

大小:119.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1

1.4.3《赤壁赋》共3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1.4.3《赤壁赋》共3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1.4.3《赤壁赋》共3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1.4.3《赤壁赋》共3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1.4.3《赤壁赋》共3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4.3《赤壁赋》共3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本文在“像山那样思考”这个专题中,该专题是必修一中的最后一个专题。这个专题包含有三个板块,主要内涵是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专题的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的基础上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文被放在“感悟自然”这个板块中,应侧重引导学生把握由自然景物引发的人生感慨。二、学情分析在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会了怎么样学习文言文。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阅读一定量浅易的文言文,但基于我校学生基础差的特

2、点,主要所要做的还是应该放在基础上,如文言文的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以及特殊句式等等,在基础掌握的较好之后,对本文所包含的情感做一定的赏析。三、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2、该课时重点梳理第1、2段的段落大意及重点词语的分析。3、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4、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四、教学重难点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以及本文的语言特点等。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3、导入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天刚蒙蒙亮,一群带着四川口音和北方口音的异乡人在一位气宇不凡但又稍显忧郁的中年男子的带领下,悄悄走进小城黄州,在料峭的春寒中,住进了城东南一所叫做定惠院的小院子。这位男子便是在“乌台诗案”中差点丢掉性命的苏轼。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苏轼一行终于到达了他的贬谪地——黄州,开始了他近四年的黄州生涯。在这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散文,写了280多封书信。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都作于此时。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

4、便是如此令人费解。(二)相关知识1、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上,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为当朝臣子;文学上,并称“三苏”。2、写作背景这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告发他反对新法。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便是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元丰五年秋、冬,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州

5、城外的赤壁游玩,写下了《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里所说的赤壁,并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周瑜破曹兵的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指导字音断句;2、学生自由朗读;3、学生齐读4、通假字“冯”通“凭”,乘5、一词多义(1)歌:扣舷而歌之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和节拍(2)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3)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下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浩浩忽如冯虚御

6、风形容词词尾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5)于: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不求闻达于诸侯介词,在······中长于臣介词,比(6)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泣如诉像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7)和:倚歌而和之唱和政通人和和睦春和景明和煦、和暖6、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砍柴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行驶歌窈窕之章朗诵(2)名词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下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7、(5)形容词作动词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7、古今异义(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貌美的女子(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失意的样子(3)徘徊与斗牛之间古义: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4)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8、文言句式(1)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3)状语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宾语前置句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四)课文梳理第

8、1段:1、作者产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漂漂忽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这几句话在文中有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