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6月光曲教学反思3新人教版

2018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6月光曲教学反思3新人教版

ID:48323073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9

2018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6月光曲教学反思3新人教版_第1页
2018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6月光曲教学反思3新人教版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8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6月光曲教学反思3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反思参考3)月光曲《月光曲》既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也是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我以贝多芬和盲姑娘的两次对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受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这两次对话在课文的内容上,正是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的关键处,把这两个片段读好,就能感受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月光曲》清幽,汹涌澎湃的意境,而这正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时,利用课件让学生聆听《月光曲》,观看课文中所相对应的动画,让学生能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月光曲》的魅力,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与之前所见的画面相对比,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

2、后,让学生画出描写兄妹俩在聆听《月光曲》时所幻想出来的画面的句子,再对比一下自己在课件中所看到的画面是否一致,再画出表示“想象”的词语:“好像”“仿佛”。就这样,通过指导阅读把人物的“感情线”和音乐的“乐曲线”有机地交织起来,巧妙地化难为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既理解了乐曲的发展层次,又弄清楚了贝多芬感情波澜的推进,完成了学习语文与欣赏艺术的完美结合。《月光曲》这一首曲所展现出来的优美、和谐的旋律是非常动听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明月从海天相接的地

3、方升起来的奇丽景象,可划分成三个画面,还要让学生想象,画出来,再一次感受乐曲旋律与人物的感情变化: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在充分理解之后,还让学生根据所画的画,读出相应的旋律变化,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声音抑扬顿挫的范读,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并有了自己的观点及感受,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

4、,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泄,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此外,课前我还从网上看了贝多芬的另一首名曲《致爱丽斯》的创作过程,也是为了一个即将死去的穷苦人而作,在这个穷人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用他的音乐满足了他的心愿,看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美景,带着幸福和喜悦满足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贝多芬就是这样一个感性的人,这样一个善良的人,这样一个用音乐给人带来幸福的人,他一生的音乐辉煌也基于此。2因此,我更要让孩子们通过《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来体味贝多芬伟大的人格魅力。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更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把《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作为了重点,而《月光曲》所表现的画面是贝

5、多芬感情变化的体现和释放,当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创作过程,真正跟我一样走进贝多芬的内心的时候,我想画面所体现的情感就不难理解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从各种感官中都得到相应的理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将是我今后教学的主旨。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