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说课稿.doc

正负数说课稿.doc

ID:48359582

大小:3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6

正负数说课稿.doc_第1页
正负数说课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正负数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正负数》说课稿城关镇中心学校张丽一、教材及课程理念1、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的。2、课程理念及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生活中的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

2、,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3、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负数,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对正数已经非常熟悉,在本单元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零上、零下温度的区别、读写方法,本节课学习《正负数》主要通过形象而生动的事例感受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但应用正负数解决、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性。4、教学方法及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举例、尝试、探索

3、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力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策略运用1.尝试游戏性学习。 游戏性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课堂以带领学生做“截然相反”的游戏拉开序幕,既能放松心情、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以此为基础感知生活中相反的情况,一举两得。 2.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 “教学是艺术”,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设计教学活动时,科学选用教材

4、中“收支记录表、比赛记录表、乘电梯”等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巧妙地创设了智力问答的教学情境引导同学们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兴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生活中除了课本所讲的,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数和负数呢?”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负数,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并对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进一步巩固了对正负数的认识,同时感受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三、教学环节设计1.第一个学

5、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数据准确地填在表格中。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后,我再做出适当的点评。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部分学生会有正负数这种记录方式。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

6、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2.接下来就进入学习的第二个环节——情景建构。我用课件展示智力问答中的正负数、超市经营中的正负数、存折上的正负数、海拔中的正负数、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不同的领域,正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相同,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3.概念得以建构之后,及时地加以应用提升有助于概念的巩固和拓展,于是进入到学习的最后环节—应用提升。练习的内容来自课本及学生的举例。这样的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能让学生更好地

7、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4.借助名言,引导反思课的结尾借助季米特洛夫哲理性的名言,引导学生用正负数思考、衡量自己每天的表现,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余知识,启发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激起学生“爱学数学”的欲望。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