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智慧广场教案青岛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智慧广场教案青岛版.docx

ID:48392139

大小:21.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5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智慧广场教案青岛版.docx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智慧广场教案青岛版.docx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智慧广场教案青岛版.docx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智慧广场教案青岛版.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智慧广场教案青岛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智慧广场第1课时教学内容:本信息窗呈现的主题图是一队飞翔的大雁。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理解重叠问题

2、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教学准备:小圆片.小三角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熟悉“几”和“第几”:A.请一竖排起立。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数的时候,算你了吗?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1)让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2)验证:通过现场站一站.数一数(师生共同数)验证答案。教师说明:这一排同学可以分成三部分,你前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和他自己。B.还请这一竖排起立从前面数你排第几?从后面数排第几呢?数的时候,算你了吗?把你数了几次?(两次)猜一猜这

3、一行共有几个同学?验证。C.引出课题:同学们,刚才我们数了两次,这样的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新知:(课本74页例题)1.读题:读题至两遍,说一说:通过读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2.猜想:猜一猜,这行大雁有多少只?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引出不同的答案。如果出现一个答案,就说:看来大家昨天预习的不错,知道答案是多少了,那为什么是8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3.验证:(引导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分别验证。)A.摆一摆:(1)下面我们用圆片代替大雁,用三角代替花雁,边读题,

4、边摆一摆,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2)找两个同学到前面去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表扬学生会思考)(3)老师示范摆一摆:同学们,在摆的时候,读一句,摆一摆,我们先读第一句:“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摆几个?哪只是花雁?(摆出5个圆,1个三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1。。再读第二句:“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花雁后面摆几个?这一行,我们一起数数是几只?(4)请同学们再摆一摆。B画一画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1)在没有学具不能摆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画一画验证:下面用圆代替大雁,三角代替花雁,读一句,画一画。看看这一行大雁是多少只?同桌

5、可以讨论交流。(2)让二个同学到前面画一画。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画法?你画了多少只?(3)老师示范画一画:同学们,在画的时候,读一句,画一句,我们先读第一句:“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画几个?哪只是花雁?(画出5个圆,1个三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1。再读第二句:“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花雁后面画几个?那好,我们一起数数是几只?(4)请同学们再画一画。结论:这一行大雁共有8只。C.算一算D.列算式:(1)那算式应该如何列呢?让学生试着列算式。(2)找不同意见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会出现:

6、5+3,6+2,5+2+1,6+3-1)(3)5+2+1中1表示花雁,5表示花雁前面的5只,2表示花雁后面的2只。6+2中,2表示花雁后面的2只,6表示包括花雁和前面的共6只。5+3中的5表示花雁前面的5只,3表示包括花雁和后面的共3只。重点讲解6+3-1,从前面数花雁排在第6,把花雁数了一次,从后面数花雁排第3,把花雁又数了一次,6+3=9就把花雁算了两次,再去掉一次。一共8只大雁。教师总结:不管怎样列式,花雁都是算了一次。4.小结:(1)让学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对“重叠”的理解。在大雁这个题中是什么重叠了呢?(前面数和后面数的时

7、候,花雁重复数了两次)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2)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重叠问题”呢?(我们用读一读.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以后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上节课我们

8、研究了“重叠问题”,谁来举个例子说说这个问题?生1:可能举竖排的同学例子。生2:可能举大雁的例子。……师总结:重叠问题: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1.基本练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