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几种推导方法.docx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几种推导方法.docx

ID:48392851

大小:51.2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6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几种推导方法.docx_第1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几种推导方法.docx_第2页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几种推导方法.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几种推导方法.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赏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几种推导方法山东张吉林(山东省莱州五中邮编26142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学习等比数列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公式:当q1时,Sna1(1qn)①或Sna1anq②1q1q当q=1时,Snna1本身不仅蕴涵着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而且用以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更是在历年高考题目中频繁出现。本文变换视野、转换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推导,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般地,设等比数列a1,a2,a3,an它的前n项和是Sna1a2a3an公式的推导方法一:当q1时,由Sna1a2a3anana1qn1S

2、na1a1qa1q2a1qn2a1qn1得a1qa1q2a1q3a1qn1a1qnqSn(1q)Sna1a1qn∴当q1时,Sna1(1qn)①或Sna1anq②1q1q当q=1时,Snna1当已知a1,q,n时常用公式①;当已知a1,q,an时,常用公式②.拓展延伸:若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对形如anbn的数列,可以用错位相减法求和。例题数列an的前n项和Snn(n1)2(n2)2n2n1,则2222Sn的表达式为().A.Sn2n12nn2B.Sn2n1n2C.Sn2nn2D.Sn2n1n2解析:由Snn(n1)2(n2)2222n22n1,①可得2Sn2n(n1)

3、22(n2)2322n12n,②②-①,得Sn222n12n2(12n)nn1n2,故选(D).2n122点评:这个脱胎于课本中等比数列前n项公式推导方法的求和法,是高考中命题率很高的地方,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公式的推导方法二:当q1时,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a2a3anqa1a2an1根据等比的性质,有a2a3anSna1qa1a2an1Snan即Sna1q(1q)Sna1anqSnan∴当q1时,Sna1(1qn)或Sna1anq1q1q当q=1时,Snna1该推导方法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的性质,导出了公式,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另类感觉。导后反思:定义是基础

4、,深刻理解定义,灵活地运用好定义,往往能得到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和规律。例如等比数列的一个常用性质:已知数列an是等比数列(q1),Sn是其前n项的和,则Sk,S2kSk,S3kS2k,,,仍成等比数列。其推导过程可有以下两种常见的证明过程:证明一:(1)当q=1时,结论显然成立;(2)当q≠1时,Ska11qk,S2ka11q2ka11q3k1q1,S3k1qqS2kSka11q2ka11qka1qk1qk1q1q1qS3kS2ka11q3ka11q2ka1q2k1qk1q1q1qS2kSk2a12q2k1qk2Sk(S3ka11qka1q2k1qk(1q)2S2k)q1q1a1

5、2q2k1qk2(1q)2∴S2kSk2=Sk(S3kS2k)∴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这一过程也可如下证明]:证明二:S2k-S=(a1a2a3a2k)-(aaaa)k123k=ak1ak2ak3a2k=qk(a1a2a3ak)=qkSk0同理,S3k-S2k=a2k1a2k2a2k3a3k=q2kSk0∴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对比以上两种证明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利用好定义在解决某些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收到很简捷的效果。公式的推导方法三:Sna1a2a3an=a1q(a1a2a3an1)=aqS=a1q(Snan)1n1(1q)Sna1anq

6、∴当q1时,Sna1(1qn)或Sna1anq1q1q当q=1时,Snna1“方程”在代数课程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在数列一章的公式考察中常利用方程思想构造方程(或方程组),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搭起桥梁,来求解基本量,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推导方法正是运用了该思想,使我们的思维不拘泥于书本。.以上三种推导方法,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切入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表达式,着眼点不同,侧重点各异,从而在推导方法的运用上也各有千秋,推导方法一注重补因子后错位相减;推导方法二则侧重于前n项的和式与定义式的联系;而推导方法三则是构造了Sn与Sn1间的递推关系式,充分利用了Sn与S

7、n1和首项及公比之间的关系来得前n项的和公式。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认真领悟,仔细体味,以求使思维得到更为灵活广阔的锻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