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由来与郡望.doc

姓氏的由来与郡望.doc

ID:48439103

大小:18.7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8

姓氏的由来与郡望.doc_第1页
姓氏的由来与郡望.doc_第2页
姓氏的由来与郡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姓氏的由来与郡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姓氏的由来与郡望、堂号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就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

2、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到春秋时代,夫氏在女名中逐渐减少并近乎消失,那一时代青铜铭器中的妇女名,冠以父方氏的逐渐超过了冠以夫方姓。这似乎表明了社会上姓氏已经逐渐混一,女方出嫁冠以父亲的氏就可以了,不再需要去追溯古老的姓了。到了战国时代,史书中出现的各类女子就普遍称氏而不称姓了。它有力地证实了当时社会上姓的联系日益淡薄,古老的姓对于人们只剩下了观念上的亲属联系,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氏在起作用,氏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取代

3、了姓,由此导致氏姓合并,终于统一。过去我们经常能看到,民间嫁娶的名帖上或官宦人家的府第上写着诸如“陇西李氏”、“平阳汪氏”、“越国堂”、“两仪堂”之类的字样。在今天的大多数人看来有些不明所以,然而在当时却是关乎有关人家家族的地域来源或血统所出的重要标志。今天,如果我们要确知上述在李、汪两个姓氏之前的“陇西”、“平阳”的含义以及“越国”、“两仪”的具体所指,还必须从郡望、堂号这两个概念说起。郡望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郡中望族”的意思。在过去,由于居住在某一个地方的某个家族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成为著名家族,能够获得别人的羡慕

4、或仰望,因此其家族也被称为郡望。当然,关于郡望的定义还有另外解释,可以说它是“某郡显贵世族为标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称号,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上述无论从何种角度解释郡望,我们都可以发现它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其中之一是其居住地是某郡;另一个才是其家族本身的姓氏。也正因如此,如果我们要对郡望作一系统了解,必须先来看看什么是郡,然后才是郡望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郡的问题。在春秋以前,行政区划或行政建制是以与国王关系远近的分封为基础,称为封国或封邑,诸如齐、鲁、宋、陈、蔡等都是如此。但随着周王的衰微和各诸侯国的强盛,特别是一些

5、强国对疆域的广泛开拓,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又要避免重蹈此前周王依靠血缘关系进行分封而引起尾大不掉的覆辙。于是,春秋时的秦、晋、楚等国先后创立了“县”、“郡”等行政建制,用以代替传统的封建制。在这两种建制中,“县”出现稍早且大多设在内地,“郡”则大多设在边境地区的地广人稀之地,以后才逐渐在内地推行。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早期的“县”、“郡”似乎还不像后来那样郡管辖县,而是县的地位略高于郡。能够说明这一问题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发生在春秋末年的晋国,说其权臣赵简子在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的一次军事行动之前向将士许愿说

6、“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其中所提及的上大夫地位无疑在下大夫之上,在立军功之后所获得的奖赏没有理由比下大夫低,因此也可知至少在当时的晋国是县高于郡的。只是在后来,有关国家设立在边境地区的郡由于面积较大且逐渐繁荣等缘故才与县的地位发生置换,同时在较多实行这一制度的秦国随着势力的扩张而把它推广于新占领的地区,从而在战国后期形成了郡下设县的新格局,并在秦朝统一以后正式“废封建置郡、县”,确立了以郡管辖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堂号包括总堂号和

7、自立堂号。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例如:汪姓——平阳堂、周姓——爱莲堂、王姓——三槐堂等。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

8、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