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对翅碱蓬生理特性.ppt

石油烃对翅碱蓬生理特性.ppt

ID:48465719

大小:42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1-18

石油烃对翅碱蓬生理特性.ppt_第1页
石油烃对翅碱蓬生理特性.ppt_第2页
石油烃对翅碱蓬生理特性.ppt_第3页
石油烃对翅碱蓬生理特性.ppt_第4页
石油烃对翅碱蓬生理特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油烃对翅碱蓬生理特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油烃对翅碱蓬生理特性的影响 及植物-微生物联合降解孙晶20142048石油污染物石油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石油的生产量和消费量迅速提高的同时也造成日益严重的石油污染.石油中某些污染物会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食物链,进而对河口海岸带环境中的生物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河口及其滨岸带生态系统发生衰变和退化。翅碱蓬作为滨海盐碱地、滨海河口地区的常见优势种群为海滨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植物物种资源。论文结构1.材料和方法2.结果与讨论3.结论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沉积物1.2供试植物1.3供试菌种(Acine

2、tobactersp.)1.4实验设计1.5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1.6植物样及沉积物样品提取、净化和分析1.1供试沉积物采集地:2009年采自天津渤海湾潮间带(N:38°52.58‘,E:117°38.32’)翅碱蓬生长的沉积物处理:风干,与污染物(石油烃中十六烷)混合,将沉积物高压灭菌1.2供试植物野外采集样品:翅碱蓬采集地:2011年7月天津塘沽滨海新区潮间带(N:39°03'01.3″,E:117°45'13.3″)处理:选取个大、饱满的种子,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清水充分洗净种子1.3供试菌种实验

3、所用石油烃降解菌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口与海岸带重点实验室分离、保存,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属于Acinetobactersp.1.4实验设计步骤:将污染物与风干过筛的沉积物混合将染毒沉积物分装到盆钵中进行盆栽实验在烧杯中分别播种数粒翅碱蓬种子,分组(1)无植物、无微生物对照组CK(2)只加菌未种植物组(g)(3)种植物未加菌组(z)(4)加植物加菌组(gz)1.5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抗氧化酶(CAT、POD)活性、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

4、2结果与讨论2.1石油烃污染土壤对翅碱蓬生理指标的影响2.1.1翅碱蓬CAT和POD活性的变化2.1.2翅碱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2.1.3翅碱蓬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2.1.1翅碱蓬CAT和POD活性的变化注:种植物未加菌组(z);加植物加菌组(gz)2.1.2翅碱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2.1.3翅碱蓬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注:种植物未加菌组(z);加植物加菌组(gz)2.2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石油烃的降解2.2.1石油烃在翅碱蓬中的含量与分布特征2.2.2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石

5、油烃的降解2.2.1石油烃在翅碱蓬中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注:种植物未加菌组(z);加植物加菌组(gz)2.2.2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石油烃的降解3结论(1)CAT、POD、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均可指示环境,当处于逆境时植株可通过提高其酶活性、增加其叶绿素含量等来适应或补偿逆境造成的损失。(2)十六烷在盆栽翅碱蓬中的分布表现为根>茎>叶片,而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表现为茎>叶片>根,与盆栽实验的结果不一致。(3)本实验的不同处理条件微生物去除率分别为70.87%、63.66%和60.26%,翅碱蓬-降解菌处理的沉积

6、物中石油烃残留浓度最低、去除量最高,表明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更有利于石油烃污染沉积物的降解修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