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2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教师用书.docx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2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教师用书.docx

ID:48472844

大小:1.01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2-03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2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2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2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2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2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2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7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网络构建][整体感知]一个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探索及挫折时期(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四大重点:“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八字”方针;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中华

2、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表现及影响1.(2019·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D [“1954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当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中现象正是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的反映,故答案为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

3、科学研究与国际前沿仍有很大差距,并且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不等于我国科研已和国际前沿接轨,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B项;“一五”计划期间学习苏联,并非国人全面反思苏联经验,C项错误。]2.(2018·全国卷Ⅱ)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B [题中漫画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及作用,即

4、不仅是家庭主妇,量布做衣服,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当时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3.(2016·全国卷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A [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计划期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5、这说明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项;B项本身与材料矛盾,排除;C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原因,排除;D项与材料矛盾,工业化必然促进城市化发展,故排除。]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转换思维试题形式上是考查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的原因,实际上是考查“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问题第2题情境鲜活以漫画作为命题材料,人物形象生动,信息更直观热度不减考查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一五”计划价值观念突出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第3题逆向思维减少住宅建设、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目的是处理

6、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即扩大积累率,为工业建设服务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949—1956年)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新中国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1953—1957年)(1)指导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2)工业化建设: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3)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

7、基本上完成,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4)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3.纠正失误1960年冬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重点调整工农业、轻重工业的

8、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4.国民经济的挫折(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三、全面认识现代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1.含义: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形成过程萌生阶段(1949年10月—19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