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的历史 (2).doc

工笔画的历史 (2).doc

ID:48498363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05

工笔画的历史 (2).doc_第1页
工笔画的历史 (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工笔画的历史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工笔画的历史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其年冬昶将出猎

2、,因按鹰犬,其间一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绘画的材料也有很大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

3、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工笔画是中国绘画历史长河中出现较早的表现方法。远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工笔画的精髓在于充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东方神韵。20世纪80年代,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工笔画作为中国视觉艺术中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艺术门类,在风格样式、技术手法、表现形式的拓展与创

4、新中,出现了新的面貌。艺术家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新认识与挖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工笔画沿着融合文学、书法、哲学、诗兴语言的轨迹深入发展。吸收了东西方新视觉艺术语言的元素,扩展了材料、技法的新领域。将传统工笔画的勾勒、渲染,平面表现的装饰性以及西方写实主义手法和梦幻般的意境都融入到当代工笔画中。使工笔画从传统走向当代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繁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