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比例对双组份结构胶的影响.doc

混合比例对双组份结构胶的影响.doc

ID:48509935

大小:43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2-06

混合比例对双组份结构胶的影响.doc_第1页
混合比例对双组份结构胶的影响.doc_第2页
混合比例对双组份结构胶的影响.doc_第3页
混合比例对双组份结构胶的影响.doc_第4页
混合比例对双组份结构胶的影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合比例对双组份结构胶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混合比例对双组份结构胶的影响硅酮结构胶由于优异的耐候性成为幕墙的首选材料。双组份硅酮结构胶因为具有固化时间短、深层固化快的特点,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速度,所以目前已在幕墙和中空玻璃上大量应用。但是,双组分硅酮结构胶一般需要专门的打胶设备将A、B组分混合好才能使用,混合不好或混合比例不当容易出质量问题;因此,双组份硅酮结构胶的混合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般的,双组份硅酮结构密封胶厂家提供的混合比例是一个范围。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考虑使用的环境不同和气候条件的变化,从而导致双组份胶固化反应的快慢不同,为达到理想、适度的固化速度,所以混合比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要有一个适度的

2、范围,以便使产品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另一方面,在保持胶的性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适度调整固化速度的快慢,给予用户适度的生产效率调控空间,以便使产品具有一定的用户适应性。本文通过对目前工程上使用的双组分产品白云牌SS622、国内某品牌产品和进口某品牌产品作为代表性试样进行试验,探讨其不同混合比例对其性能的影响,为双组分结构胶同类产品的使用提供参考。  1试验部分  1.1试样制备及测试方法  1)试样  双组份硅酮结构胶:试样A:白云牌SS622双组份结构胶(混合体积比范围9:1~11:1,推荐体积比A:B=10:1)、试样B:国内某品牌双组份结构胶(混合体积比范围7.6:1~10.6:1,

3、推荐体积比A:B=9:1)、试样C:进口某品牌双组份结构胶(混合体积比范围7.2:1~8.7:1,推荐体积比A:B=8:1)。  基材:阳极氧化表面处理铝型材,普通浮法玻璃;用异丙醇溶液处理,不抹底涂;  2)测试项目及标准  拉伸粘接性测试、硬度和拉断时间按: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1.2实验设备  万能拉力实验机:CMT4304,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邵氏硬度计:LX-A型橡胶硬度计,上海市六菱仪器厂  1.3实验方案  每个试样按照其生产厂家分别推荐的A、B组分混合比例以及允许的混合比例的上下限和超出上下限比例进行混胶,试样混胶方案,见表1。已混合

4、好的试样按标准GB16776-2005相关要求进行制样、养护和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拉断时间  按GB16776-2005测试了三个试样分别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拉断时间变化,见图1。  用户在使用前调试过程中,拉断时间是判断混合比例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拉断时间过短,固化过快不利于使用和修整,拉断时间过长,固化过慢,影响幕墙和中空玻璃的养护时间,延长工期。在已确定混合比例下,拉断时间是确定混胶设备是否正常及产品稳定性的指标。双组分胶混合后的时间一旦超过拉断时间,就会急剧增稠,呈半固化状,无法继续施工修整。  如图1所示:试样A,在比例范围内,混合比为10:1时拉断时间为55min,11

5、:1时拉断时间延长到63min,拉断时间较为合适,而超出比例范围为12:1时拉断时间大大延长为85min,8:1时急剧缩短为30min。试样B,在比例范围内,混合比例为9:1时为40min,10.6:1时延长到57min,而在超出范围为12:1时拉断时间急剧延长为93min,8:1时迅速缩短为27min。试样C,在比例范围内,混合比为8:1时拉断时间为42min,在比例上限8.7:1时拉断时间缓慢延长到50min,超出比例范围后,混合比为10:1时,拉断时间大大延长为79min。  经以上分析可认为:在允许比例范围内,双组份的拉断时间变化不是非常明显;低于允许比例下限时,即B组分添加过多,拉

6、断时间明显变短;高于允许比例上限,即B组分过少,拉断时间明显延长。拉断时间过短不利于使用和修整,施工过程中打胶枪容易出现“堵枪”现象,拉断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固化时间大大延长。  2.2硬度  硬度是GB16776-2005中的一个指标,GB16776-2005要求硬度范围为20~60HsA。  按GB16776-2005测试了三个试样不同混合比例对胶的硬度的影响,见图2。  如图2所示,双组份结构胶的硬度受混合比例的影响较明显。试样A在推荐比例10:1时,硬度为40HsA,在允许比例上限时硬度为39HsA,在允许比例下限时硬度41HsA,硬度变化较缓慢;而超出范围混合比为12:1时硬度急剧变

7、小为37HsA,混合比为8:1时硬度增大为43HsA。试样B,在推荐比例9:1时,硬度为39HsA,在允许比例上限时硬度为37HsA,在允许比例下限时硬度为41HsA,硬度变化小。试样C,在推荐比例8:1时,硬度为38HsA,在允许比例上限时硬度为38HsA,在允许比例下限时硬度为39HsA,硬度变化不明显,而超出范围混合比为6:1时硬度值大大提高到42HsA。  由以上分析可以认为:上述硬度变化范围虽然仍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