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延安,我把你追寻 (2).docx

1 延安,我把你追寻 (2).docx

ID:48509944

大小:15.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06

1 延安,我把你追寻 (2).docx_第1页
1 延安,我把你追寻 (2).docx_第2页
1 延安,我把你追寻 (2).docx_第3页
1 延安,我把你追寻 (2).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1 延安,我把你追寻 (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受到革命传统思想的教育。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提出问题   (教师朗诵诗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从同学们的眼睛里,老师看到了大家对这首诗的喜爱。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电脑显示):   1.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   2.这首诗讲了哪几个主要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首诗为什么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

2、琅琅上口?   生:因为它押韵。   师: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呢?   生:它押的是“ang”韵。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叫诗的韵脚?诗的什么地方需要用韵脚呢?   生: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一般来说,诗的双句句末用韵脚。   师:请你把这首诗的韵脚用“.”标记出来。   师: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下面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诗讲了哪几个主要问题?   生: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   (师板书:追寻什么。)   生: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   (师板书:为什么追寻。)   师:下面,老师重点指导大家理解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要注意老师

3、指导的步骤,学完后将学习方法归纳出来,然后,根据这一学习方法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  二、学习第二节,理解“追寻什么”这一问题   师: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呢?请找出诗中有关的词语。   生: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师板书。)   师:同学们对延安的这些地方一定比较陌生,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师放录像。)   师: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生:诗人在追寻那段艰苦而美好的岁月。   生:诗人在追寻伟人的革命足迹。   生:诗人在追寻延安精神。    (师板书:延安精神。)   师:请同学们联系刚才所看到的录像,以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说说延安精神

4、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请自由发言。   生:延安精神是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生: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延安精神是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但延安精神并不只包括这些,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让我们怀着对延安的一片深情,朗读第二节。    (学生齐读。)  三、归纳学习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呢?    (电脑显示:1.自由朗读,找出主要问题;          2.再读诗歌,找出关键词句;          3.思考、讨论,解

5、决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进入情境。)  四、学生自学第三至第六节,理解“为什么追寻”这一问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弄懂“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这一问题。老师还会给各组分发不同的练习题,请你们认真讨论,共同解答。  练习一   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2.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练习二   讨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呢?  练习三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

6、展翅飞翔?   1.改句练习:    1)请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你能用“只有……才……”造句,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吗?    3)你能用“因为……所以……”造句,也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吗?   2.通过完成上述改句练习,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更好些?为什么?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理解了“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这个问题。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第三至第六节,请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女同学读第三节,男同学读第四节,全班齐读第五、六节。)  五、学习第一节  师: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需要延安精神。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因此,诗人把自己对延安

7、的追寻比作什么呢?请女同学齐声告诉我。    (女同学齐读第一节。)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掌握了二类教材中诗歌的学习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做学习的小主人。  附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附图{图}  评析  这节课在“正本清源”教好诗歌上下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