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观虫看求异》.doc

《由观虫看求异》.doc

ID:48531906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5

《由观虫看求异》.doc_第1页
《由观虫看求异》.doc_第2页
《由观虫看求异》.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由观虫看求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由“观虫”看“求异”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同时观察一只小虫子爬墙。这只虫子艰难地往墙上爬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第一个人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竟然这样执着、顽强;第二个人说:“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第三个人又说:“这个目标达不到,为什么不换一个目标试试呢?”同样的现象,三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第一个人从虫子身上看到的是遇到挫折,不能气馁的精神;第二个人是从虫子身上吸取教训:干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办法;第三个人则通过这种现象看到: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看法虽然不同,

2、但却都是对的,因为他们三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从这个小故事中,让我看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年来,语文教学受着各种教辅资料的影响,教师的思维被圈住了,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了。在很多情况下,语文教学只满足于“依葫芦画瓢”的正确答案。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惰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要想学生的思维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还必须发展求异思维。通过恰当、有效的训练,使学生敢于“求异”,惯于“求异”,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活

3、跃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疑是求异的开始,有了疑问,学习才有所得。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是问一问,学生只是答一答,这就容易形成被动的应答式,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所以,作为拨动学生思想琴弦的老师,就要在课堂中巧设疑问,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求异,启发他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这样,学生一旦养成了思考、探究的好习惯,就会主动去求异。例如: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揭示课题后,就可以直接提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对此,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是谁微笑着承受一切?课题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而教师要让他们畅所欲言,同时

4、把所有的问题梳理梳理。这样就把课题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推想文章内容、文章思路……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得到了培养,而且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记》中说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同时,试验也告诉我们,提问的套式化,练习的单一化,考试的雷同化,都容易产生思维定式。反之,如果学生感到老师每节课都有新的教益,并能从中领略几分探索的美好风光,那他们就会争相“求异”,从而走向“求异”的道路。如何让学生在”求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首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问

5、,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力。设计问题要从教学目的出发,要围绕教材重点进行,设计的每个问题都要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积极思考。曾听过《乌鸦喝水》一课,教者在最后问道:“聪明的乌鸦想到了好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小朋友们也动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喝到水呢?”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地投入到思维状态中去。不一会儿,学生就想到了许多的主意:有的说可以用吸管,有的说可以把瓶子放倒喝……最后教者作了恰当引导,肯定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学生在这过程就充分领略了思维王国的美好风光。其次,设计问题要

6、有启发性,要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要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矛盾冲突,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设问时重点问题要少而精、深浅兼顾。问题过大,就觉得无从下手;问题过小,又激发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设问过深,超过学生能力基础,“跳一跳,够不到”,学生就会失去信心。“求异”并非“标新立异”,更不是排斥“求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在掌握一般思维规律的基础上进而探索新思路,使学生敢于“求异”,惯于“求异”。“条条大路同罗马”,创造力乃“异”“同”之宗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