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印派之祖.doc

如皋印派之祖.doc

ID:48532826

大小:2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5

如皋印派之祖.doc_第1页
如皋印派之祖.doc_第2页
如皋印派之祖.doc_第3页
如皋印派之祖.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皋印派之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皋印派之祖——许容(金石鉴赏)明清之际,文人篆刻勃兴,印坛流派纷呈。苏州文彭,继往开来,开宗立派,创“三桥”派;弟子何震,集其大成,敢于创新,立“雪渔”派。篆刻艺术,得以中兴,文何印风,影响深远。古邑如皋,人文荟萃,名家汇聚。许容、邵潜,钻研六书,精于金石,文人雅士,纷投门下。大江南北,精此道者,接踵而至,互相切蹉,积极实践,形成如皋印派(又称东皋印派)。  许容等人创立的如皋印派,一扫依傍门户、因袭类比、拘泥成规的时弊,师宗秦汉,取法高古,博采众长,以秦汉印章艺术为宗,扬“三桥”派、“雪渔”派

2、之长,自成一体,形成“结构紧密、构思巧妙、刀法细腻、一丝不苟、调和匀称”的独特风格。清嘉庆进士、两江总督陶澍在《东皋印人传》序言中写道:“国朝(清朝)200年来,摹印名家者可以指数,而大半皆得之雉皋。”他认为,如皋印章篆刻人才集中,名震华夏,“岂非古法之所流传……亦如宋斤鲁削,业固善于所聚也。”意思是像古时宋国的斧子、鲁国的削刀那样,相同的行业本来就善于聚集在一起。可见,当时如皋印章篆刻人数之多、风气之盛、艺术之精、影响之大,而且代有传人,在中国印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许容(约1635年—169

3、6年),江苏如皋人,字实夫,号默公,别号遇道人。他少时师事邵潜,游历名山大川,善绘山水。许容钻研六书,独有领悟,工于篆刻,刻意创新。他在清初印坛上别树一帜,善刻竹木印,与林皋齐名,为一时名家,著有《印略》、《印鉴》、《韫光楼印谱》、《谷园印谱》、《说篆》等。印学高手程邃、邵潜、戴本孝等寓居如皋时,都为其推波助澜。以后的乔林、许之男、姜恭寿以及途经如皋的郑板桥、金农、李方膺、罗聘、黄慎等都承其衣钵。后人尊他为如皋印派之祖。  许容篆刻印章,多用汉朝印法,功力深厚,刀法老练,字画整齐,颇有新意;或师明

4、人,布局故作松散,韵味无穷。他曾官福州府检校,治印略受福建莆田派作风薰陶,篆法工稳,章法疏朗,朱文及多字印往往使用多种书体入印,只是过于追求形式,章法难以贯气。龚芝麓赠诗云:“寄语黄山程穆倩,中原旗鼓一相当。”称其篆刻足与程邃相抗衡。刀法是篆刻的最重要因素,没有娴熟的刀法,就不能充分地将篆法表现出来。篆刻刀法包括执刀、运刀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在完成章法之后,就要依靠刀法来完成篆刻作品的艺术创造,刀法是最后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它可以充满意趣地表现篆法的结构美和书写美,也表现了刻刀在不同印材上锲刻时

5、所产生的刀法美和个性美。许容在《说篆》一书中,对刀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用刀十三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月落江横数峰天远  一搛鸠外雨  谷园  廓然  若邪溪上人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