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

ID:48542440

大小:105.7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5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节 群落的结构题型一   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B.群落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不包括微生物C.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答案 B解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A、C正确,B错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D正确。2.下面

2、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答案 C解析 题中A和B选项出现的热带雨林和红松林不但包括多种生物,同时还有自然环境,不属于生物群落的范畴,A、B错误;而选项D无菌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菌落,由于只有一种物种则只能称为种群,D错误;选项C中污染后的共生菌落是由不同种的细菌构成的,可视为一个小的群落,C正确。3.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梧桐山的鸢尾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

3、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答案 A解析 群落主要研究的是群落中种群的多少、优势种以及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及边界,梧桐山的鸢尾每年新增的个体数属于种群数量的变化,A错误。4.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群落的大小B.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的物种组成D.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 C解析 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群落物种的组成,C正确,A、B、D错误。5.下列关于群落的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的多少B.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C.群落中动物的数目有很

4、多,说明丰富度大D.农田中生物种类较多,丰富度大答案 B解析 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生物的种类)数目的多少,B正确,A、C错误;农田中生物种类较少,丰富度小,D错误。题型二   群落的种间关系判断及曲线分析6.生活在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道中的木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良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答案 A解析 白蚁肠道内的鞭毛

5、虫,能消化白蚁肠道中的木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两者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菟丝子和大豆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大小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会相互竞争生存空间、养料等,所以必须要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本题答案选A。7.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按蚊幼虫和藻类是捕食关系D.鱼类和按

6、蚊幼虫是捕食关系答案 B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A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按蚊,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按蚊间为寄生关系,B错误;按蚊幼虫以藻类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C正确;鱼类以按蚊幼虫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D正确。8.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最符合的是(  )答案 D解析 题干中甲乙两种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A中的甲乙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B中的甲乙靠在一起,甲乙之间属于寄

7、生关系;C中的甲乙之间共同竞争丙,二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D中的甲乙没有靠在一起,乙从甲中获取营养,所以甲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营养关系,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乙和丙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则乙和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乙的种群数量随甲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且这种变化不同步,甲的种群数量多且甲表现为“先增先减”,则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甲和乙之

8、间是捕食关系。10.如图①~④分别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为小麦与杂草B.②为大小两种草履虫C.③为大豆与根瘤菌D.④为HIV与T细胞答案 A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④分别表示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关系。小麦与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