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高三数学“说题”教学.doc

例说高三数学“说题”教学.doc

ID:48563817

大小:41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2-26

例说高三数学“说题”教学.doc_第1页
例说高三数学“说题”教学.doc_第2页
例说高三数学“说题”教学.doc_第3页
例说高三数学“说题”教学.doc_第4页
例说高三数学“说题”教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说高三数学“说题”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例说高三数学“说题”教学1问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的授课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在日常高三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授受式仍占很大比重,多数课堂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多,学生自己钻研得少。课上老师讲的听懂了,可一到自己做题时,尤其是略微有一点难度的题,就感觉束手无策了。这是为什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课标》目标指出:“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

2、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2012高考考试大纲(数学)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注重学科内在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通过对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对能力的考查要求,强调“以能力立意”,…,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从而检测出个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怎样改变高三“授受”式教学,实现《课标》目标,达到《考纲》要求,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需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笔者认

3、为,采用“说题”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2说题的内容说题,就是把读题、分析、解答和反思的思维过程按一定程序说出来.也就是使学生从各个角度积极地思考,暴露学生的思维全过程,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说题应包括如下内容:2.1 说结构。主要指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特别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2.2 说知识。即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定义、公式、法则、定理、方法和原理等)。2.3 说解法。即说条件、结论间的联系和转化,说自己的想法和猜测;说其他的解法和思路。2.4 说步骤。即说每种思路解答的步骤、格式和表述。2.5 说变式。说题目条件或结

4、论进行适当变化之后,与原题目的区别和联系。说检查解题的思想,升华为观念。2.6 说反思。2.6.1反思根据。反思每种解法是如何想到的,这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2.6.2反思关键。反思每种解法的关键点和特别注意点,反思解法的“得意”之举、“失败”之因。2.6.3反思思路。反思不同思路的区别、联系和优化。2.6.4反思思想。反思不同解法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2.7 说总结。说题目的来源、背景和前后知识的联系、价值以及解法的一般化和推广。3说题的特征3.1适用性强。实践证明:此种教学方式既适用于数学习题课、复习课的教学,也适用于一部分新课的教学;既适用于数学,也适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的教

5、学;既适用于理科的教学,也适用于一部分文科的教学;既适用于高中的教学,也适用于初中、小学的教学。3.2深化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说题”不但能够巩固原有的知识,达到知识系统性和准确性的统一,且有助于加速新旧知识同化的进程.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提高认知同化、顺应的质量.再由于说题形式、内容、对象灵活多变,因而教学气氛轻松、融洽,且教学对象优中差兼顾,强化了创新及潜能的培养,提升个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3.3渗透了《课标》的许多理念,诸如:以人为本,“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满足每名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

6、识建构的活动”等新理念。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它是“对话交流教学”,“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能实现教学侧重点由“教”向“学”进而向“做”的转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创新训练下学生“再创造”理念。  4说题的实例例设的最小值为()4.1说结构。题目已知和式子,求式子的最小值。式子隐含着条件平方和、二元二次式。4.2说知识。平方和可被看作两点间距离的平方,平方和也可被看作平均数不等式的一部分;二元二次式可看作是把一个元视作已知数,另一个元视作变量的一元二次函数。所以,涉及有两点

7、间的距离公式、平均数不等式、二次函数和用导数求最值的相关知识。4.3说解法。思路一:把原式看作的二次函数,由于其图象开口向上,所以它的顶点纵坐标即为最小值。思路二:把原式看作点与的距离的平方,即求的最小值。思路二(变式):取点,点,即求的最小值。思路三:利用平均数不等式求最值。4.4 说步骤。思路一:则原式=原式≥==思路二:把原式看作点与的距离的平方,点P在直线上,点Q在上。欲求原式的最小值,即求的最小值。如上图:作的平行线与的右下支相切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