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莉:聆听、参与、欣赏.doc

曹莉莉:聆听、参与、欣赏.doc

ID:48573588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曹莉莉:聆听、参与、欣赏.doc_第1页
曹莉莉:聆听、参与、欣赏.doc_第2页
曹莉莉:聆听、参与、欣赏.doc_第3页
曹莉莉:聆听、参与、欣赏.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曹莉莉:聆听、参与、欣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实验小学曹莉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然而,传统的欣赏课教学“讲讲”“听听”“说说”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欣赏课是比较困难的。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他们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同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达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

2、。一、轻松欣赏,先要学会聆听新课程中,提倡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施展的机会,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那就是所谓的“主体性”神话,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求、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难道这就是我们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吗?我们不需要那些静悄悄的、沉闷的教室,新课改就给了课堂无限的活力,无限的生机,让孩子们走出了那个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干巴巴的氛围,那就让学生积极地发言,积极地讨论、让我们有个“发言热闹的教室”,我这样想了,所以我也尝试这样

3、去做了,一次,我在上《动物说话》一课,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动物,他们的叫声有什么不同?经过一番讨论后,我又说:“谁能学一学他们不同的声音?”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成了动物园,那边传来小猫叫,这边又传来小鸭叫,后边又有小鸡叫,好不热闹,我好容易找到一只举起的小手,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安静一些,可是才听那学生说了半句,旁边就传来声音:“小狗不是这样叫的,在叫之前还有‘呜呜’的声音呢。”我正要表扬那个学生观察的仔细,又有人说话了:“我听到的小狗是尖尖地叫的,他被人打伤时就是这样叫的。”说着还学起来了,顿时学

4、生们都哄堂大笑,教室里沸腾得像一锅粥。虽然孩子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每个老师都想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但课堂是需要互动的,脱离了老师与教材的互动那是不完美的,需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更需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不能只从单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应该让学生学会从另一方面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声音,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用心倾听的教室”,那是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是一种“润泽的教室”,在“润泽的教室”里,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展示,每个孩子都得到尊重,但不是过分张扬的;每个孩子都是亮点,不会被遗弃,这

5、是一个诗意的课堂。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欣赏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用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如在欣赏《在钟表店里》时,创设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钟表的世界看看,想去吗?”“现在你们就是各种各样的钟表,用你的动作告诉我,你是谁?”在聆听的过程中一起模仿钟表走路;在欣赏《野蜂飞舞》和《蝴蝶》时,老师创设情境:“森

6、林里正在举行音乐会,瞧,来了哪些舞蹈明星?”用活泼的肢体语言表现蜜蜂轻快地飞舞,表现快速、流畅的旋律;用优美的肢体语言,表现蝴蝶的翩翩起舞的情景,表现舒缓、绵长的旋律等。另外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敲乐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并提高学会的节奏感。例如:在教授孩子感受力度中,我先让他们听《摇篮曲》,并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催眠曲的风格特点,而后,再听《共产儿童团歌》,请孩子们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体验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雄壮有力,然后

7、,又通过踏步走、队列的适当变化,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一首进行曲。例如:在欣赏《钟表店里》,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又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水族馆》时,我让孩子们用口风琴、沙球、小铃分别模仿了海水流动、鱼儿吐泡泡、海洋生物狂欢的乐声,加深了孩子们对乐曲的理解:运用多种适合儿童感兴趣的手段,将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形象,这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为过渡到纯音乐作品的欣赏,埋下伏笔。三、引导学生综合的欣赏由于儿童

8、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内容的器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展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欣赏中国的歌曲《大白象》,本首歌曲通过节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