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一)教学设计.docx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docx

ID:48584805

大小:35.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均数(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情境探求过程,感悟提出“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必要性及“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各数据重要性有所不同”的客观事实,体会“根据不同数据的权来计算其平均数”的合理性.  重 点  1.知道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3.理解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难 点  

2、加权平均数及权的概念,求加权平均数.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问答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捐款求平均数,直接引入课题.同时渗透德育目标:爱心)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记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3、能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例题问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问题1 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

3、强的翻译,请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应该录用谁?(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算数平均数的运用并导出算数平均数的概念)问题2 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用算术平均数来衡量他们的成绩合理吗?(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算数平均数理解到加权平均数,并理解权的意义)应试者听说读写甲85788573乙73808283例1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试比较谁的成绩更好.例2某广告公司欲招聘职员一名,A,B,C三名候选人的测试成

4、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计算机能力和公关能力三项测试得分按怎样的比例进行分配,才能招聘到最合适的人选?请设计一种分配方案并求出候选人A、B、C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德育目标:创新是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首,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认识数据中的权的作用: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

5、重要程度”未必相同,计算出的平均数就不同.可见重要性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是很大的.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总结:1、加权平均数定义:      一般地,若一组数据x1,x2,…,xn的权分别是f1,f2,…,fn, 则我们把              叫做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n表示“权”  2、进一步理解权:  权可以是(    )数或(     )数或(     )数.  三、学习收获  通过刚才的练习,大部分同学基本掌握了算术平

6、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对算术平均数、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即让学生优化概念、内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课堂检测  1、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的射击成绩分别为:9环,9环,8环,10环,9环,他的平均成绩为     环。  2、某同学数学课堂表现为90分、平日作业为92分、期末检测为85分,若这三项成绩分别按3:3:4的比例记

7、入总评成绩,则该同学数学总评成绩是    分。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会求算术平均数及加权平均数.)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13页练习第2题;选做题:教科书第121页习题20.1第1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平均数这一节其实也就两个概念:一个是算术平均数;另一个是加权平均数.其中算术平均数是小学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很容易回想起来.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采取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

8、就引出算术平均数的概念,进而通过探究得到求算术平均数的一些方法.其中第二个做法还为引入加权平均数做了铺垫.在概念的再认识过程中,我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抽象概括的机会交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2.不足:在探究加权平均数这一环节上,我感觉自己讲的较多,特别是对“权”的理解,因为概念相对较难理解,所以唯恐学生自己理解不透,这是以后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3.建议:对于概念的教学,特别是抽象的概念,要想让学生理解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