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doc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doc

ID:48598520

大小:1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doc_第1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doc_第2页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范燕妮《清平乐村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一、由“心境”入“词境”在教学这首词时,我首先抓住作词背景。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于是,我首先简要介绍了辛弃疾所处时代背景——少数名

2、族中的金占领了南宋大半边河山,人民陷入痛苦的深渊,身为将军的他立志驱除金兵、收复失地。通过“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等词句感受了词人征战报国的英雄气概,又话锋一转,“可朝廷却听信奸臣谗言......英雄无用武之地”,让孩子了解到壮志雄心却报国无门的将军此时被罢黜官职,正隐居于远离战火的江西上饶农村。学生的心情随着辛弃疾的故事进入了悲伤的、愤愤不平的情境。此时,却峰回路转似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村居的情景。二、由“景美”向“人和”,诗画结合《语文课程标准》

3、指出“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我通过图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在诗中看画,在画中理解诗。从每句诗所描绘的图入手,通过视觉、听觉多方面的感受,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这首诗的情景中。通过“同学们,读着读着,你眼前看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诸如此类的引导,由这幅村居图的“秀丽恬静的景色”,过渡到“和美的人情”。特别抓住了“最喜小儿无赖

4、,溪头卧剥莲蓬”和“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幅图镜。努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把老夫妻的对话演绎得充满生活情趣。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村居生活的快乐温馨,进而理解“卧剥”“相媚好”等关键词语。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想象、描述中,学生能较好的感受村居生活的美好。在完成“这里没有硝烟战争,没有争吵打斗,只有()”填空时,孩子说出了“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和睦美好”等。三、抓住“词眼”,又入“词境”“辛弃疾征战沙场、抗击金兵的目的是什么?”又把学生的眼光聚焦到词人身上,此时学生肯定的说“为的就是眼前这样美好的生活”“为的就

5、是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安居乐业”。梦想的情景就在眼前,此时词人的心情如何?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醉。这里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词人对眼前村居生活的向往,但却没能非常轻松地说出这个“醉”字。我反思认为,可能是前面我在教学“醉里吴音相媚好”时,只是蜻蜓点水地说了是“喝了点小酒”,学生对“醉”尚且缺乏敏感度。如果我能再做进一步的引导——“这里恩爱的老夫妻除了饮酒而醉,你对这里的醉字还有其他的认识吗?”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好地体会到“沉醉”“陶醉”之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