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

ID:48643962

大小:636.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1-24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_第1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_第2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_第3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_第4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与丑的看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目标1、了解雨果及作品的写作背景识记有关常识。2、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3、能够对人性中“美与丑”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雨果简介典型环境:伽西莫多(核心人物)看客(围观群众)爱斯梅拉达克洛德格雷沃广场上的刑台主要人物:15世纪(中世纪)时间:第一部分:行刑前的格雷

2、沃广场。第二部分:伽西莫多受刑前的表现和围观群众的态度。第三部分:伽西莫多接受笞刑。第四部分:围观群众对伽西莫多的侮辱和诅咒。第五部分:伽西莫多无奈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第六部分: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节选层次与内容伽西莫多在受刑的时候,人们“诅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而在爱斯梅拉达给他喂水的时候,人们又拍手叫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群众前后的态度十分矛盾,而且变化比较突然,但这样的描写还是合理的。一方面,群众嘲笑、辱骂伽西莫多,是因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作者充分地表现了“中世纪的人民”的无知愚昧和缺乏

3、怜悯同情之心,并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的对他们的不满和讽刺,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中世纪的人民”完全丧失了人性。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既是歌颂了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呼唤。在喝爱斯梅拉达喂给水的时候,怎么会滚出一大颗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感激之泪自责之泪悔恨之泪开心之泪觉醒之泪解析:爱斯梅拉达的“水”异常珍贵。残酷的刑罚没有使他流泪,群众的冷嘲热讽与打骂没有使他流泪,副主教的忘恩负义没有使他流泪……而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中透出了人性美的光辉,正是这道人性美的曙光照亮了沉睡在黑夜中的善良,唤

4、醒了伽西莫多已经几乎接近僵化的人性,生平第一次流出了眼泪。伽西莫多喝过了水,他又为什么要亲吻爱丝美拉达“美丽的小手”?提示:这是他表示感激的方式。因为她满足的不仅仅是他生理层次的需要(喝水),还有他精神层次的需要。这也反映出了伽西莫多对美的追求。悲哀——悲哀自己曾经伤害过她,而让她对自己产生误解;同时,也说明他极度的凄凉,因为连美丽善良的爱丝美拉达也不能给他精神的需求,他又该怎么办呢?责怪——责怪她误解了他的好意。而当爱丝美拉达“惊恐地把手缩回去”的时候,他为什么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爱丝美拉达?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见到伽西

5、莫多受刑,为什么急忙转身走开了?提示:从动作与神态的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自私、虚伪、冷酷的人。课文运用多角度对比手法表现人物,试分析文章是怎么进行对比的?一、自身外在形象和内在德行的对比伽西莫多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事情败露,甘愿承担罪名。可是在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的时候,他流出眼泪,充满自责,心存感激,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二、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对比他们的内心都很善良,都富有人情味,但伽西莫多外貌丑陋无比,而爱斯梅拉达却从内心同情他,为他送上他最需要的水。三、爱斯梅拉达和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的对比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内

6、心却邪恶冷酷,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劫持了爱斯梅拉达,可是看到他受刑却漠不关心。爱斯梅拉达却不计前嫌,在众人羞辱伽西莫多时,给他喂水。四、爱斯梅拉达和围观群众的对比。在伽西莫多受刑和要水喝的时候,群众都无情的羞辱他,是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五、群众前后表现的对比在伽西莫多受刑时,他们哄笑咒骂,当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时,他们又为她欢呼,这也正是对人性之美的呼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