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编制说明.do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编制说明.doc

ID:48652715

大小:5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编制说明.doc_第1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编制说明.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编制说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项目计划(2014年-2015年)的要求,将国家标准GB/T21493-2008《大豆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和NY/T1798-2009《植物油脂中磷脂组分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整合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项目编号:ZHENGHE-2014-348。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为该标准承担单位,中国

2、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为该标准参与单位,主要起草人为张蕊、薛雅琳、李培武、王松雪、张冰等。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1、改进油脂试样制备方法原NY/T1798-2009标准中,采用氯仿溶解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纯化的方法进行油脂试样前处理。氨基固相萃取柱成本较高,在整合过程中,探索了新的提取方法,研究了提样品料液比、不同提取脂质试剂、旋转蒸发器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经研究最终提取方法为:氯仿溶解提取后,直接旋蒸,再用正己烷-异丙醇混合溶液定容,然后进行色谱分析。2、更换流动相原国标中将正己烷-异丙醇-1%冰醋酸混合溶液(8+8+1

3、,体积比)作为流动相,分离三种磷脂。考虑到乙腈-甲醇在现代色谱中使用更加普遍。在此次整合中,探索了乙腈-甲醇流动相在三种磷脂分离中的应用。经研究确定流动相乙腈-甲醇-磷酸混合溶液(100+10+0.6,体积比)。3、其它其它内容与GB/T21493-2008》和NY/T1798-2009基本保持一致。三、国内和国际标准情况磷脂是一种非挥发的、热光敏感的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能使磷脂在常温得到分离,它的封闭系统减少了磷脂在分析过程中被氧化的可能性。现在,国际很多文献报道依据各自分析目的,采用不同的高效液相分离条件。AOCS方法试验条件为

4、: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0.2mol/LpH4.2醋酸盐缓冲液(8:8:1,体积比);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06nm;分析柱:LichrosorbSi-60(250×4mmi.d);流速2mL/min。ILPS方法条件为:采用两相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正己烷/异丙醇/醋酸/三乙胺(81.5/17/1.5/0.08,体积比),流动相B为异丙醇/水/醋酸/三乙胺(84.5:14:1.5:0.08,体积比);洗脱条件93%A/7%B~100%B,0~20min;检测器为蒸发光散色检测器;分析柱:Lichrocart-100(250×4.6mm

5、i.d)。混合相分离方法条件为:流动相:乙腈/甲醇/磷酸(130:5:1.5,体积比);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05nm;分析柱:PorasilSi(150×4.6mmi.d);流速:1mL/min。GB/T21493-2008《大豆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测定》和NY/T1798-2009《植物油脂中磷脂组分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综合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测定磷脂组分的方法。一、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