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杯水热_教案1.doc

哪杯水热_教案1.doc

ID:48672517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哪杯水热_教案1.doc_第1页
哪杯水热_教案1.doc_第2页
哪杯水热_教案1.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哪杯水热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哪杯水热【教学目标】1.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3.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教学重难点】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教学任务】1.认识温度计的结构。2.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正确读数。【教学准备】体温计、水温计、气温计、地温计、干湿球温度计、杯子、冷热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

2、题。(一)教师出示两杯同样多、但温差很小的热水,提出问题:“哪杯水更热?”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用手摸一摸;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看看谁的温度高,就是谁比较热……有的学生认为1号杯里的水热,有的则认为2号杯中的水热。(三)师:怎样才能精确地知道到底哪杯水热呢?这得用专门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一)认识温度计。1.大家见过温度计吗?谁能说说你见过的温度计什么样子?由几部分组成?2.出示文字,引出什么是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3/33.总结: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内含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

3、。)三部分构成;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强调温度计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1.结合自己的经验直接测量水的温度。(一个小组的同学测量同一杯水的温度。)2.组织学生汇报刚才的测量结果,尤其是让测量同一杯水温度的同学汇报。通过汇报结果产生问题:“为什么同一杯水温度不同呢?”3.讨论出现差异的原因,纠正错误的使用方法。(三)展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学会温度计正确的测、读、写。1.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形成正确的方法。2.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注意强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读写方法。)3.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四)再

4、来测测哪杯水更热,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一)大家想不想运用咱们学过的方法进行测量,可以测量人体温度、也可测室内温度、测室外温度,注意要做好记录。同时提醒学生,不同的温度计是用来测不同物体的,不能乱用。(二)小结:用工具测量比感官观察判断更准确。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一)生活中会用到各种温度计,你认识它们吗?搜集温度计或温度计资料卡与同学交流。(二)师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体温计、地温计、电子温度计。【板书设计】哪杯水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的结构: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温度计的使用。【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上出现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

5、个方面。1.要走“进”学生:3/3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都很差,动手操作和实验时只顾看热闹,秩序乱而没有实效。针对这个现象,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1)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了实验纪律的教育,明确各项实验要求。(2)实验中要培养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准确测量,及时记录的好习惯。(3)引入评价机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各个小组在实验课上完成实验质量高且速度快的,当堂在记录表上打上一颗星,课后再记载在汇总表格上,学期结束后进行总结评比。2.要走“进”教材:备课时,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深钻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

6、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在教材的理解上、课标的把握上要不断深入,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不断贴近学生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而教。3.使用建议:本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测量水温的活动,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对学生而言,是一项操作技能的训练,重在让学生学会方法,并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活动。因此,对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只是让学生认识温度计后进行初步的测量,体验到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准确测量即可。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地将正确的方法“教”给学生,并使其知道每一个步骤操作方法的根据,做到该教的要教。4.需破解的问题:正确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是一个难点

7、,在教学时若时间允许可多进行读写训练。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